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 通讯员 闫占廷)“一年多的时光,我在新疆哈密市度过,我已经爱上了那座美丽的城市。那些真诚善良的同事、纯朴可爱的孩子,都深深印在我的生命中……”7月14日,在河南省宁陵县实验中学办公室,援疆归来的郑传亚老师深情地谈起了哈密印象。
2020年3月,他带着嘱托,冒着疫情,踏上征途,奔赴边疆。一年多来,他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把所学所知都奉献给了边疆的孩子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写下了美丽诗篇。
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骤然暴发,防疫形势空前紧张。是勇往直前,还是找故推辞?郑传亚心中曾经犹豫过,也彷徨过,但最终他还是战胜了自己,于当年3月29日坐上列车毅然西行,踏上了千里之遥的援疆支教之路。
郑传亚被分配到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既要教中职部的数学,又要教高职部的物理。“那里气候干燥,刚到时身体各种不适应,嗓子疼,流鼻血。饮食上也不太习惯,腥膻油腻,吃不下饭,还呕吐不止。这些生活的困难我都能克服,而让我心理有压力的是,和部分学生交流有困难。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差,上课听讲很吃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郑传亚讲述说。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中专护理专业女生佐木古丽·尤努斯是一位可爱的维吾尔族小姑娘,由于汉字识得少,发音不准,畏难情绪很大,濒临辍学的边缘。郑传亚找她谈心,并利用节假日辅导她最基础的汉语拼音拼写、拼读。课余时间,他与同学们一起谈天说地,拉家常,唠内地的故事,讲外面的世界,让他们敞开心扉,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家住阿勒泰的库德尔是蒙古族一位性格豪放的小伙子,学的是高职汽电专业,而物理学科却学得一塌糊涂,几度想中途放弃。郑传亚就给他“恶补”物理基本概念,引导他从中发现物理规律,探求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库德尔把他当作最知心的朋友,诚挚邀请老师到阿勒泰大草原去做客。郑传亚将全部的心思都花在了备课、上课、辅导学生上,援疆的日子充实而快乐。
为了发挥“传帮带”作用,郑传亚老师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格外偏爱。25岁的卡哈尔·艾买提是新疆师范大学2019年毕业生,郑传亚主动和他师徒结对,传授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悉心指导他授课的方式方法。郑传亚还参与研究了河南省一项十三五规划教研课题,2021年他被授予哈密市优秀教师。
踏上援疆旅途的人,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的是奉献和牺牲精神。“援疆一年多,我早已习惯了没有节假日,体会了什么叫白加黑。我每周工作量最少20节课,最多时达到32节课,出了这个教室,就赶赴下一个教室,中间不带休息的。”郑传亚讲述说,“最难忘的是2020年10月受喀什疫情影响,学生集体在宿舍隔离,我白天聚精会神地给他们上网课,晚上深入宿舍进行心理疏导。一天三餐,我还要肩负起给他们送饭的重任啊。由于和学生接触频繁,最后,我也不得不被隔离14天。”
作为援疆教师,郑传亚认为爱岗敬业,就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用心教导每一位学生,积极投入每一份工作任务,这是责任,更是坚守。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