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魏金玫:300个留守孩子的妈妈
2021-08-18 09:50:1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闫占廷 本报记者 张迎迎)她放弃城里安稳的工作,返乡创办了一所留守儿童实验学校。历经十年的风风雨雨,她为乡村留守娃撑起一个温暖的“家”。她就是被称为“300个孩子一个妈”的魏金玫。

  2000年,河南省商丘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魏金玫,在宁陵县城一家幼儿园当了一名老师。两年后,魏金玫和乔楼乡八里曹村小伙王铭喜结连理。在乡村走访时,魏金玫发现留守儿童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缺少父母陪伴和关爱,他们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实际问题。一个叫王涵的孩子,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离家出走,他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由于家庭贫困,濒临失学的边缘。小王涵不幸的遭遇极大地触动了魏金玫,她心里在想:我能为这些乡村留守娃做些什么?

  2010年,30岁的魏金玫作出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辞去县城安稳的工作,返回乔楼乡办一所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儿童建一个“家”!

  万事开头难。对于一个年轻女性来说,创办宁陵县第一所留守儿童学校,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学校选址、资金难题、师资短缺,各种社会舆论压力……但办好乡村教育、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家的信念,在她心里却从未动摇过。为了节省开支,她事事亲力亲为:粉刷墙体、布置教室,摆放桌椅……看到妻子柔弱而又坚定的身影,丈夫王铭心软了,大力支持她在乡村办学。2012年春,夫妇俩在幼儿园的基础上,又倾尽全力创办了乔楼乡留守儿童实验学校。

  创办之初,学校仅有35名留守儿童,而目前已发展为350多名学生,其中90%是留守儿童。这十年时间,生源增加了10倍之多。如果探究学校发展的秘诀是什么,答案便是:“让读不起书的孩子有学上,让缺少关爱的孩子有个家。”这句话也是魏金玫夫妇办学的初衷和宗旨。

  留守不可怕,学校就是家!在这个“家”中,魏金玫身兼多职:“我是一名校长,更是一个妈妈,300多名学生我都能叫出名字,知道每个人的生日。”在生活上,她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会生活自理,整夜陪伴着生病的孩子;在学习上,她悉心辅导、检查学生的功课,一丝不苟;学校还开通了“亲情热线”,为孩子搭建和父母沟通的桥梁;每当有孩子过生日,学校便送上生日蛋糕,祝福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作为“贤内助”的王铭,是专职厨师和兼职司机,包揽学校的后勤保障,站在爱人魏金玫的背后默默地付出着。为了更好地帮扶贫困学生,魏金玫夫妇对留守儿童不但减免学费,而且赠送书包、校服和学习用品,每学期还补助400元生活费。为了方便学生上下学,学校还配备了4辆校车接送孩子,这样不但免除了爷爷奶奶奔波接送之苦,还把服务范围扩大到全乡29个村委。

  留守儿童中有一位男孩,因为缺少父母管教任性妄为,是出了名的问题学生,被一所县直学校勒令劝退。转来时经常捣乱违纪,学习成绩一塌糊涂。魏金玫将他带到办公室里,不是一顿严厉呵斥,而是和他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天天辅导他的功课,陪伴他写作业,让他体验到了母亲般的关爱。通过一点一滴的教育,这个男孩成长为了一个有上进心、懂得感恩的人。

  魏金玫的真诚与爱心感动了很多家长,他们送来了一面面鲜红的锦旗,上面写着:“辛勤园丁 师德育人”“精心培养 教育有方”“童年岁月苦 老师哺育甜”……家长由衷的褒扬,热情的激励,不但坚定了她的办学方向,更使她拥有了前行的动力。

  “教育的本质是爱,只有付出爱才能教书育人。”这就是魏金玫——一位“300个留守孩子的妈妈”,以执着的责任和满腔的关爱为一批批留守儿童筑起希望之梦。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