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广州市增城区“双微”行动为群众办实事
2021-04-28 08:13:13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学军)“我是残障人士,希望拥有一台电风扇”“我是一名小学生,希望拥有一套童话书籍”“我希望拥有一个新书包”……4月25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您的心愿、我的志愿”党组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双微”行动现场服务日活动在广州市增城区儿童公园的广场举行。“群众微心愿树”下,一个个心愿牌上,写满了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微心愿,旁边的电子屏幕上,群众微心愿内容和认领人及联系方式滚动播放。

  据介绍,根据广州市日前出台了《“您的心愿、我的志愿”——党组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双微”行动工作方案》,增城区依托各镇街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公开向社会征集群众微心愿、民生微项目。其中,“民生微项目”是指辖区内群众关注度高、受惠面广,贴近基层、贴近生活,群众迫切希望解决或开展的为民惠民小微项目、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群众群体公益活动;“群众微心愿”是指群众(含困难党员、老党员等)提出的涉及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或其他合理的个体诉求,既可以是物资需求,也可以是服务需求,物资需求原则上面向困难和特殊人群征集。

  增城区通过发出倡议书等方式,号召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主动承接“民生微项目”,积极认领“群众微心愿”,凝聚起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庞大力量,回应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或合理诉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要认领这个微心愿!”“这个我擅长,我可以帮他。”……“双微”行动现场,“群众微心愿树”下人头攒动。增城区党组织、党员积极认领来自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庄严地在荔枝造型的心愿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联系电话,为有需求的群众排忧解难、送上温暖。

  增城区人民检察院的杨思诗为残疾人士捐赠了一台电风扇。她认为,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推进,她更加明白党员与群众的鱼水之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群众排忧解难,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所在,也是守初心担使命的具体行动。

  一本书、一双鞋、一次陪伴、一次看望、一次政策解读、一场法律援助……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心愿,都是身边的困难群众梦寐以求的向往和期待。一个个暖心微项目,凝聚起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磅礴力量,为建设宜业宜居宜养宜游优质生活圈和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据统计,此次增城区党组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双微”行动已征集群众微心愿1205个、民生微项目83个;活动现场认领群众微心愿422个、民生微项目35个。

  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双微”行动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注入强劲的动力。“群众对更舒适、更安心、更幸福生活的渴望,就是党员们为之努力的方向。”荔城街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党员干部们走在前列,做好表率,借“双微”行动联系人民群众,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到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之中,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贴身又贴心的服务。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