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吴光明 本报记者 张迎迎)在爱心城市江苏如皋,有这样一个团队,90名“爱心妈妈”14年来抚养108名孤困儿童的故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满满的正能量正日益形成越来越大的“爱心磁场”,这个爱心团队就是“南通泰慕士爱心基金会”的志愿者队伍。该团队成立14年来,入选“全国学雷锋百佳志愿服务组织”,被评为江苏省和南通市“十佳巾帼志愿服务团队”,被授予“江苏省三八红旗集体”和“江苏儿童慈善突出贡献单位”,并荣登“南通市第32次文明新风典型”榜首……
一个求助
催生一个“爱心团队”
“13岁的孤儿丁广银,家庭贫困,爷爷患有重度眼疾,面临辍学。如果没人救这个孩子,一个家庭就完了……”
2007年年底,南通泰慕士服装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敏出席如皋市人代会期间,时任市妇联主席王桂兰告诉她这一信息,并试探她“看能不能想想办法?”听到这个信息时,她一脸惊愕,“这孩子太可怜了!”事后杨敏得知,丁广银4岁那年父母相继离去,只剩下他与80高龄的爷爷相依为命。
小广银的不幸遭遇牵动了杨敏的心。2008年元旦刚过,杨敏就和市妇联的同志走访贫困孤儿家庭。他们走遍了全市21个乡镇的孤儿所在的学校及家庭,并逐个编制了孤儿档案资料。资料显示,当时如皋有300多个像丁广银一样的孩子。部分孤儿由叔叔、阿姨做监护人,还有100多名孤儿,只能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2008年1月26日,杨敏发起了“贫困孤儿助学基金”,来自全市乡镇21名贫困孤儿各自穿上经过自愿报名、层层筛选的“爱心妈妈”为他们准备的新衣服,依偎在“妈妈”的身边,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为了让爱心团队走得更远,2009年,南通泰慕士爱心基金会成立,并将资助额扩大到200万元。有了基金会,短短一年多时间,帮扶的孤儿就由21名增加到了50名。基金会除了支付孩子们的学杂费外,还为他们办理了医疗保险,对特别困难的孤儿家庭发给了生活补贴。
倾心呵护
给孤儿营造“温馨的家”
“对这些孩子,爱心基金全额解决他们的生活费、学费,一直到他们大学毕业、独立工作。”杨敏表示,一旦有职工退出或工作出现变动,就会有其他“爱心妈妈”接任,直到孩子们走上工作岗位。
“帮,不能只是给钱,更要给爱。”杨敏说,“不仅要让孩子上学,把孩子的生活管起来,更要陪伴孩子成长。”为此,帮扶对象一经确定,公司就会对“爱心妈妈”进行详细的培训、建立积分评价机制,让她们的帮扶更规范、更温馨。
如今,“爱心妈妈”不仅帮助丁广银治疗眼疾,完成学业,还给他安排了合适的岗位,让他自食其力。不仅如此,孤困儿童长大后的婚礼,都是“爱心妈妈”张罗的;他们家里老人去世,同样由“爱心妈妈”出面操办。
“一路走来,我们更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翻开孩子们写来的信件,杨敏和他们的团队感到更加开心:“爱是一种力量,有一种磁场,我们助人的同时,也是一场自助。”
14年来,“爱心妈妈”已经在如皋帮扶了88名孤困儿童。在这些孩子中,已产生了26名大学生,有37个孩子已经就业,9个孩子组建了小家庭,有的“爱心妈妈”已经升级为“爱心外婆”了。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