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尚洛)“十三五”时期,各地农家书屋积极探索精品化和数字化,不断提升服务效能,用浓郁书香涵养乡村文明建设。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今,农家书屋已成为村民们喜爱的“文化屋”“粮食仓”,不仅推动了乡村的文明建设,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打造群众“精神乐园”
“自从村里有了农家书屋,到书屋看书‘充电’的人越来越多了,许多村民每天都自发来到这里,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了解致富信息,开阔自己眼界。”近日,在安徽省界首市王集镇李油村,说到农家书屋对农村文化环境的改善,村民们纷纷称赞农家书屋已经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李油村村民谢杏芳称赞道,“现在村里闲晃悠的人少了,不少村民已经习惯了在茶余饭后到农家书屋读书看报,和广场舞一样,阅读也逐渐变成了村民们的一项爱好,农家书屋成为村民们经常光顾的好地方。”
据悉,为有效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问题,王集镇大力推进农家书屋惠民工程。全镇13个农家书屋共有图书1.9万册,全天候实行开放,村民既可以到书屋看书,也可借阅回家,从书本上学习养殖、种植、厨艺、健身、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依托农家书屋这一平台,各村还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把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界首读书会结合起来,增强了农家书屋的生命力。
不只是在王集镇,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沟村农家书屋也有了不少的常客,村民们纷纷在书中寻找解决包括养猪养鸡知识、种植果树注意事项等问题的方法;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江柏村农家书屋,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养殖、农技、法律等方面书籍,供他们来这里查阅资料……
助力村民“福口袋”
农家书屋建设,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志智双扶”助力村民致富提供了学习农技知识的场所。
与一般农家书屋不同,江苏如皋市东陈镇徐湾社区的农家书屋“长”在150多亩的梨园里,书屋内宽敞明亮,一排排书橱整齐有序,农业科技类图书最多,放在了显眼的位置。
“有了理论基础,等下再去地里看专家怎么做,心里就踏实多了。”村民薛子林说,眼下正值果树病虫害防治期,林技专家朱斌正在教授村民防虫害经验,大家边认真听讲边翻看书籍对照。
“这是社区农家书屋的延伸阅读点,就是为了方便村民读书学习而建的。我们在这里组织农技培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共谋致富路。”东陈镇徐湾社区党总支书记孙光介绍说,园内引进的省农科院优质早熟梨品种“苏翠1号”肉多核小、清甜无渣,是市场上颇受喜爱的产品之一。科学种植有效规避了种植风险,梨园最高亩产能达3000公斤。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像徐湾社区这样,依托农家书屋进行农技培训不是个例。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依托农家书屋,开展农业种植、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技能培训,带动群众致富;甘肃省礼县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群众学习的新载体,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农家书屋学习培训与辅导……
“书香社会”在农村扎根,真正实现了农家书屋有书读、有人管、有活动吸引,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的生动局面,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激励广大群众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