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路传福:乡亲们的健康守护神
2021-03-17 10:18:38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白雪 通讯员 闫占廷)一个人,背着一个药箱,守护一个村庄,一干就是40余年;恪守医者仁心,扎根乡村,守护着村民的健康,被乡亲们誉为随叫随到的“120”、路小楼的“活雷锋”,这位须发斑白的老村医,就是河南省宁陵县华堡镇路小楼村卫生所的村医路传福。

  1977年,路传福从部队卫生员岗位复员回到家乡路小楼村,这是一个位于豫东平原上偏僻又贫困的小村庄。路传福刚回村时,恰逢村里一些儿童身患疟疾,哭闹不止,大人们则愁眉不展,无计可施。危急时刻,路传福利用在部队学到的医学知识,想尽办法找到药品为孩子们诊治,解除了乡亲们的难题。

  从那时候起,路传福就成了路小楼村的卫生员,服务于近千名乡邻的健康,甚至惠及方圆10多个村庄。在乡亲们看来,路传福背着医药箱穿梭在村落间的身影,就是让他们最安心的一道风景。

  为了不延误病人救治时间,路传福多年来坚持和衣而眠。有时为了出一个急诊,他在寒风刺骨的冬夜跑出一头大汗,被大家称为路小楼村随叫随到的“120”。他乐善好施,免收家境困难病人的医疗费,对于一时拿不出医药费的乡邻,则通过记账的方式缓收药费。“有些欠账的人家里实在困难,后来就把欠账免掉了。”路传福微笑着说。

  路传福刚开始行医的那几年,乡镇领导了解到他是名退役军人,素质高又能写会画笔杆子好,便多次邀请他出村工作,一次是到乡卫生院当坐诊医生,一次是进政府机关工作,最后一次机会是到乡里的小学去教书。全村人也都盼着心善的路传福能有个体面的好工作,可路传福一看到村里前来诊治的病人,看着他们不舍的眼神,心就软了,最后还是没有离开。

  “既然决心留下来继续行医,就得认准了扎下根儿。”40多年来,路传福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乡邻。路小楼村变富了、变美了,而他还是那个一心惦念乡亲健康、也被乡亲们感恩在心的“路医生”。

  如今,年过七旬的路传福把村医的担子交给了儿子,嘱咐他说:“俺这辈子不出村,就为乡邻做了这一件事。你以后也要脚踏实地,服务好乡亲们。”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