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杜超)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近日,在一项“2021全国两会青年期待”的调查问卷中显示,90后的关注度达到90.8%,而就业是受访青年期待度最高的两会议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带来了关于“加强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保障”的建议。
《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催生了大量新的就业形态。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领域就业保持了较快增长,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800万,平台员工数达到623万,比2018年增长4.2%。
就日前登上热搜话题的“六成以上外卖骑手没有社保”问题,熊思东表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业态从业人员,他们可能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固定的工作时间,有的甚至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部分新业态从业人员所从事的行业事故易发,工伤风险加剧,但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体系的比例不高,劳动保障不健全的问题日益凸显。
此外,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均不固定,劳动关系模糊,面临风险时缺少相应的劳动法律保护。
就此,熊思东建议,在制度保障层面,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不适用现有劳动关系法律的现实问题,以专项制度的形式对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保障诸多方面进行明文规定。在社会保障层面,鼓励开发平台第三方责任保险等新型保障,设立平台企业专项商业保险作为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保障制度完善前的过渡性保障,化解平台企业经营风险。
据悉,目前我国约2亿左右的灵活就业者中,很大一部分选择了依托互联网的新就业形态:一是生活服务领域的电商物流、网络送餐、网约车等;二是知识创意领域,包括网络直播、网络文学、电竞等;三是平台衍生的新就业生态,如自媒体、微应用、微交易等。
此外,要更好地保障平台经济从业者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则提出:要拓宽灵活就业群体参与社会保障的渠道;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免费在线课程和就业指导服务;建设劳动者终身学习的“数字学堂”等。相信不久的将来,快递小哥们的劳动会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