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领域 共同的责任
董广坤、王凤丽家庭“荣获济南市第二届‘文明家庭’”称号
慈善公益报(宋鑫 本报记者 艾捷)日前,在山东省济南市第二届“全市文明家庭”评选中,济南慈善事业促进发展中心副主任董广坤、王凤丽家庭荣获“全市文明家庭”称号。据了解,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董广坤一家三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协力,忘我工作,舍小家顾大家,不怕生死,日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在不同的抗疫一线战场为济南市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阻击疫情贡献了一个平凡家庭的绵薄之力。
董广坤的妻子王凤丽是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呼吸(隔离留观)科护士长,从2020年1月19日收住济南市第一位发热留观患者开始,面对看不见的“敌人”,不顾生死,冲锋在前,以科室为阵地,以隔离病房为战场,以院为家,70多天日夜奋战,与死神抢时间,与病魔赛跑,全力以赴抢救患者,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四五个小时以上。抢救患者生命,守护群众健康,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白衣天使的使命。
董广坤所在济南慈善总会从当年1月27日(年初三)开始,停止休假,第一时间向全市社会各界发出了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捐物的倡议书。每天早出晚归,组织接收捐赠款物,协调组织媒体宣传,单位后勤保障和防疫工作。同时,紧紧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接受捐赠严格程序、公示信息,做到接收的款物公开透明,迅速高效。他还积极组织办公室3名同志参加社区防疫下沉工作,给他们安排好自身防护用品等事宜。在他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慈善系统共接收社会各界抗疫捐赠款物1.0882亿元,其中市本级社会各界抗疫捐赠款物达3897.07万元,凝聚起全民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心和磅礴力量,构筑起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牢固防线。
王凤丽从接收第1例发热疑似患者开始,全科就进入了战斗状态,全科人员象军人上战场一样,把生死置之度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白衣天使的使命,以“南丁格尔”精神激励前行。
抗击疫情,就是上前线。董广坤主动承担起家庭的所有工作,做妻子的坚强后盾。每天搞好伙食,让妻子吃饱吃好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抗疫中。他还承担起照顾来过春节的80多岁老岳父的担子。每天早上上班前,侍候老岳父吃完饭,再匆匆的赶到单位上班。中午,忙了一上午的他又急匆匆的赶回家做饭,打发老岳父吃完饭,再赶回单位上班。年初一的水饺,都是送到忙了一夜的妻子科里。他还隔三差五到超市买来咸菜,切成丝,加上香菜、辣椒炒了几饭盒,让妻子带到科里为奋战一线的护士们调剂生活,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当好后盾。
为了抗疫这个大局,王凤丽每天早出晚归,统计患者信息,汇报病人情况。70多天里一直持续加班状态,她本身左腿膝关节做过手术,走路靠右腿用力,经常一瘸一拐的很不方便,但是紧张忙碌的工作,使她忘记了疼痛,一直坚守在护理一线。
去年3月份,家里老人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住进了山东省肿瘤医院治疗,虽然如此,王凤丽也没有时间照顾同是病人的老人,所有重担都落在了董广坤的身上,直至老人病逝。作为护士长,王凤丽舍小家顾大家,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直至深夜也不忘关心鼓励每位护理人员义无反顾,共克时艰。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去年腊月二十三,他们在空军某部当兵的儿子董梁回家探亲,全家准备好好过个团圆年。没想到腊月二十八当天晚上,儿子就接到了部队有紧急任务速返队的电话。作为一名在部队多次参加抗洪抢险任务的老兵和在抗疫一线抗疫的白衣战士,董广坤和王凤丽夫妇坚决支持儿子当夜返回部队,去履行一名军人的职责。
董广坤和王凤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一个老兵、一名军人父亲、母亲和白衣战士的担当与责任。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