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白雪 通讯员 刘志尚 卜芬芬)宽敞洁净的路面,鲜亮温馨的“四德榜”,欣欣向荣的文化生活……近日,《慈善公益报》记者走进山东省微山县赵庙镇佀楼村,处处洋溢着文明新风。佀楼村中心的文化广场上,有蜿蜒的小路、休闲的长廊、不同种类的健身器材、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俨然一个小型的植物园;在文化大院内,有村民大舞台、民俗展览馆、村史展览馆、书画室、阅览室、培训室、老年活动中心等。
“借助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村利用村内的空闲地及废弃的小学,打造起了文化广场及文化大院,一下就把整个村子的文化品位提升起来了。”佀楼村党支部书记冯建强指着曾经的这片荒草地告诉记者。提起村里的文化场所建设,站在一旁的村民姚元相立马也凑了过来:“原来我们非常羡慕城市里有公园、广场,现在我们村也有了自己的文化广场和文化大院,逢年过节,村民们自编自演一些节目,空闲时间也有了能散步、娱乐的场所,确实不错。”
无独有偶,在曹庄村,村民们对近年来村里的变化也表达了满意之情。“今年我们准备在新建道路的两侧完善排水沟,栽植一部分树木,对美化村里的环境来说,又进一步了!”村党支部书记张奉喜说,以前村里的主干道都没有排水沟,道路经常有积水现象,进进出出十分不便,而通过这次基础设施改造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难题。
“今年,我镇按照‘规划先行、标准引领、财政支撑、公开透明、运行科学’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实施了村庄转化提升工程、‘五化’改造提升工程、综合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并进一步完善生活污水处理、燃气村村通、旱厕管护等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赵庙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在此基础上,全镇还实施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工程和农村社会文明建设提升工程,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教育、卫生等水平,深化农村“四德工程”建设,抓好“善行义举”四德榜的更新维护,开展“赵庙好人”“文明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创评活动,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风吹入农家,深入人心。
对于佀楼村村风的可喜变化,冯建强如数家珍:“佀楼村在前几年就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开始规范红白事的办理流程,并组织全体党员签订承诺书。”冯建强说,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印制了宣传彩页进行了发放和张贴,利用村广播大力宣传三个不提倡:不提倡借婚姻索要彩礼、不提倡借婚礼嬉闹新娘、不提倡借婚事大操大办;在村内主要街道绘制了文化墙,用漫画方式祝福新人百年好合、孝敬老人、家庭和睦;在丧事办理上,提倡用佩戴白花、袖章及纸花圈代替白孝褂、布花圈,用音响设备代替演出活动等,烟、酒、席面标准也都有了统一规定。“一场红白喜事全部按新标准执行,节约近一万块钱哩。”冯建强说。
基础设施的“硬”提升和文明新风的吹入,让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新的认识。讲文明、树新风,爱护环境、定点投放,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在实施“四德工程”过程中,赵庙镇注重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深入开展“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和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在每个村都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突出典型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并通过漫画、诗歌、顺口溜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化”绘上墙,进一步弘扬了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风尚。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