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胡运森 本报记者 钟伟)秋醉红叶,相约秦巴。近日,“陕西省慈善项目现场观摩推进会”在陕南秦巴山区石泉县举行。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原会长徐山林、刘维隆,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的部分领导,全省11个市区及107个县区慈善会长出席会议。现场有闻名全国的“慈安便民桥”“关爱儿童之家”“慈善社区”等品牌慈善项目展示,代表们个个伸出大拇指,齐赞石泉县慈善协会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慈安便民桥 百姓称赞的致富桥
石泉县地处陕南秦巴腹地,山大沟深,沟壑纵横,一遇暴雨、连阴雨,河沟溪水突涨,村民很难出行。县慈善协会把建设慈安便民桥作为扶贫“致富桥”,放在心头,抓在手上,在推行部署、调研、规划“三个到位”,强化相关部门、镇、村“三级责任”,严把施工准入、施工质量监管和工程竣工验收“三个关口”的“三个三”措施的基础上,2018年又实行“两个不变”“六个统一”的建桥机制。“两个不变”即慈安便民桥项目由县慈善协会精心选址,积极争取确保项目主体不变;慈安便民桥项目资金与县扶贫建桥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确保慈安便民桥资金用途不变。 “六个统一”即统一捆绑资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评审、统一招标建设、统一检查验收、统一制作桥碑。2018-2020年共建桥58座,市上安排资金285万元,县里捆绑涉农资金345万元,实行统一招标、设计、评审与验收,确保了慈安便民桥的建设质量。2017年以来县慈善协会投入资金907万元,新建慈安便民桥79座,维修3座。慈安便民桥的修建深受当地村民的感激。
2011年夏天,家住后柳古镇的郑生兵,在古镇办了一家农家乐,村民们都很羡慕,可好景不长,郑生兵居住的中坝村与后柳古镇被中坝河相隔,平日里只不过是一条水流潺潺的小溪,可一到夏季汛期,水量激增,变成了阻拦中坝村村民与外界联通的“天堑”。“站在村子这边,都能看见对岸自家店门前有游客敲门,然后无人应答而去,我这个老板只能干着急。”2012年,在省慈善协会的援助下,石泉县慈善协会花费50万元,在中坝村一组中坝河上修建了慈安便民桥。“没有那座桥,这店可能早就开不下去了。”郑生兵说。这座桥建成后,本有些“孤寂”的古镇也一天比一天热闹,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新主人。河对岸的中坝村和汉阴沟村的许多村民纷纷来到古镇开办起了农家乐、商店、民宿等。“建桥前,我们村人均年收入才2000多元。2019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1.1万余元,有的甚至一年能挣10多万元。村民将此桥称为致富桥。”中坝村党支部书记朱中学兴奋地说。
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1640万元,建桥208座,帮助群众联通了生产路、运输路,使山货商品进出通畅,也免除了一些无谓的牺牲,促进了脱贫攻坚。在石泉,一座座并不起眼的慈安桥,连接起了秦巴山区的村村落落,也让当地群众的小康路越走越宽。
推广“关爱儿童之家”项目经验
在石泉农村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们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石泉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最早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县,先后投入资金2亿元构建形成了以三大中心、四支队伍、五大工程、六位一体为核心内容的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管护网络,被全国妇联、国务院农民工办授予“全国留守儿童保护工作示范县”,荣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教育部将石泉做法概括为“石泉模式”,在全国推广。县慈善协会积极助力县委、县政府力抓的这一品牌项目,2016年在石泉县城关镇中心小学建立了的“关爱儿童之家”,为109名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建立健全关爱机制,创新开展关爱活动。2018年又在池河镇中心幼儿园建立了学前教育“关爱儿童之家”,内设心灵驿站、亲情接待室、图书阅览室、形体室、自习室、心理咨询室等,配备投影仪、电视机、音响、腰鼓等活动器材。为孩子们搭建知识拓展新舞台、爱心传播新梯台、文化传承新平台。池河集镇社区关爱儿童之家以丰富多彩的样式、活动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园,一个健康成长的乐园。
目前,全县共建成“关爱儿童之家”39个,其中有留守儿童2072人。该项目的实施,经省、市慈善协会领导多次现场考察调研,充分肯定赞赏石泉县“关爱留守儿童项目”所取得的成效,将该项目称为石泉经验。
大力推动慈善社区建设
社区慈善老年大学的创办深受社会各界的称赞。2017年,石泉县慈善协会率先在北街社区创办慈善老年大学,成为安康市最早创办的社区慈善老年大学,其间设立“音乐、舞蹈、体育、书画”四个班,安康市委常委、石泉县委书记李启全为学校揭牌。如今,北街社区慈善老年大学在校学员已发展到261人,教学活动常态开展,特色亮点多多,成为老年人活动的乐园。该慈善老年大学,2017年七彩夕阳唱响北京国家大剧院,并获得“明星金奖”“群星金奖”“参赛单位最佳组织奖”;2018年国庆节期间,书画班学员还组织了为期6天的老年书画展,赢得省内外5000余名游客观摩和称赞;2019年在威海市参加中俄韩国际文化艺术节获得“歌咏、舞蹈比赛橄榄枝国际金奖”“参赛单位最佳组织奖”;北街社区慈善老年大学还带着“合唱,舞蹈,白编节目”,经常深入到乡村社区,敬老院义务演出,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据介绍,该老年大学的创办推动了慈善社区的建设。该县众多老年人都积极参加北街慈善社区开展的活动,还吸引了不少人在外地的石泉籍老人回家乡参加慈善社区活动。2019年,石泉县又创建了城关镇老街慈善示范社区,目前已通过省慈善联合会检查验收;2020年该县又启动了城关镇杨柳慈善示范社区创建,投入23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并发起了腾讯“9.9”公益网络众筹项目募集资金,为该社区创建奠定了基础。
汇聚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慈善就是扶贫,扶贫就是慈善。石泉县慈善协会积极作为,汇聚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在2018-2020年期间,县慈善协会与县工商联、县扶贫局合作,198家企业捐赠款物5730余万元,帮扶81个贫困村脱贫;筹资185.70万元,在全县建成150个“爱心超市”;网上筹资234.47万元,开展了“脱贫激励项目”“社区养老中心项目”“关爱退伍军人项目”;另外还为熨斗镇麦坪村、先联村募集“产业发展激励”项目资金,为城关镇杨柳社区募集“社区养老中心”项目资金,推进了慈善示范社区创建。
慈善助学、助医和“三大节日”慰问活动是县慈善协会重点实施的项目。近三年来,县慈善协会共筹资199.8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031名,其中大学新生148名,中小学生883名。筹资61.7万元对127名贫困户大病患者进行了救助。“三大节日”慰问活动,筹资27.14万元惠及1000余名贫困家庭的学生、老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县慈善协会筹资65万元助力抗疫。
据了解,石泉县慈善协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共募集善款超过2100万元,其中2017年换届以来募集款物达922.26万元,实施慈善项目7大类100多项,惠及群众2万多人,为助力精准扶贫,建设“三宜石泉”做出了积极贡献。石泉县慈善协会2018年荣获陕西省第二届“三秦善星”组织奖,2019年被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扶贫先进集体”;2020年,县慈善协会会长胡吉应荣获陕西省第三届“三秦善星”称号。我们深信,地处秦巴金蚕之乡、丝绸之源的石泉县慈善协会在胡吉应会长的带领下定会再创佳绩、更加光彩。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