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郭诗锦)养老机构是老年人集中居住的特殊场所,由于老年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一旦出现机构内群体性感染事件,后果不堪设想。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多地积极采取措施,切实筑牢养老机构防护安全网。
北京海淀:
守护养老机构“净土”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清新居养老院的老人几乎都选择了留院过年。为了老人的健康,养老院颁布了“三道禁令”:封闭管理戴口罩、禁止探视、每天消毒,把病毒传染源牢牢挡在了养老院门外。
《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自1月20日起,该养老院禁止感冒、发烧、身体不适的家属探访,所有人员进入时必须戴口罩,并进行手部消毒。1月22日,防疫措施再升级,禁止所有家属进入老人居住区探访,只开放前台门厅区域进行简短探视,并倡导视频探视。1月26日,该院响应北京市民政局下发的《全市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的紧急通知》,进行封闭管理,并建立“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非常时期,看似“不近人情”的“禁令”却也保障了全体老人的安全。
据了解,近年来,北太平庄街道积极完善本地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养老机构全面对接,加强了对养老机构的技术指导与医疗服务。中心的年轻人疫情防控关键时候挺身而出,组建青年突击队,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上门服务。这些为地区养老事业默默付出的人守住了养老服务机构这片“净土”,保障了老人平安。
山东威海:
“五个暂停”实施封闭管理
受疫情影响,为保障受疫情影响养老机构的特困老人的基本生活,山东省威海市民政局采取多项措施,全方位筑牢养老机构防护安全网。
1月26日,威海市正式对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实施封闭管理,实施“五个暂停”。即暂停家属探望、暂停家属送餐、暂停快递外卖以及不必要人员入院、暂停招录新工作人员、暂停接收新入院老人,较早地阻隔病毒感染途径。2月23日起,再次对封闭管理措施进行升级,养老机构全体人员坚决做到不进不出,吃住在院。同时,威海市民政局先后两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所有养老机构进行拉网排查,在各养老机构内部设置紧急观察间565个,确保封闭管理实施精准到位。
此外,疫情期间,威海市要求全市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暂停营业,对收住老年人的场所迅速开展全面摸排工作。目前全市供养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共有171处,在院老年人13438人、在岗工作人员2434人,未发生新冠肺炎感染情况。
另据了解,威海市对居家的未返院老年人,由现居住地镇(街道)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关爱帮扶。并已累计走访1894人,其中1796人有专人照料,对排查出无人照料的90名老年人,已全部落实照料服务。
河南平顶山:
“五字法”杜绝疫情隐患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民政局为杜绝传染源进入养老机构,确保老人起居平安,从“宣、管、消、备、督”5个方面着手,筑牢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突出“宣”字,促警醒。卫东区民政局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做好养老服务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引导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及时掌握防疫知识,教育、培训服务对象增强防护意识、抓好个人防护,确保员工和院民了解并掌握疫情防范方法;突出“管”字,防扎堆。所有养老机构统一实施战疫情况下的健康管理模式,要求员工实行“三班倒”,疫情防控期间一律不允许外出,主动做好与老人及其家属沟通,取消院内老人集体活动,引导老人和家属配合工作人员做好疫情防控;突出“消”字,除隐患。及时帮助养老机构筹备防护物资,购置口罩、体温计、消毒水等防护用品,每天对老人的宿舍、餐厅、走廊、洗手间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杀预防,杜绝隐患的发生;突出“备”字,保无忧。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思路,每个养老院都设置观察房间,坚持对入住老人每天测量2-3次体温并记录,动态掌握老人健康状况;突出“督”字,抓日常。设立养老机构首席健康指导员岗位,每天不定时的通过实地、电话、微信等方式,对养老机构进行专业指导,督促落实落细落地老人的健康管理。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