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权敬)疫情隔离人,但不隔离爱。新冠肺炎疫情将疑似或确诊人员与自己的子女隔开,将全国各地驰援一线的医护人员与子女隔开,他们的孩子谁来照护呢?《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在这些家庭所在地,有的地方教育局正在着手加强师资力量,建立“临时家长”队伍;也有隔离点的志愿者担负起了“临时父母”的角色,共同为隔离家庭的孩子筑起“关爱保护墙”。
隔离点的爱心接力
在山东德州武城县的疫情隔离点广运卫生院,一对14岁和8岁的兄妹,因为父母相继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两个孩子被送到这里进行医学观察。虽然没有父母陪在身边,他们却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一场“临时家长”的爱心接力正在进行。
两个孩子之前从未离开过家长,在隔离点的第一晚,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没有安全感、再加上对父母的思念,他们根本无法入睡。广运卫生院副院长刘如伟心疼孩子,便和孩子们聊起了天,成为了孩子们在陌生的隔离点熟悉的第一个人。记者了解到,这两个孩子的状况也得到县里负责同志的关注,要求让两个孩子安心度过医学观察期,让孩子的父母安心接受治疗。“隔离点的医护人员对这两个孩子非常上心,现在学校里上网课,我们结合上课时间给他们制定了作息时间表,每天都跟孩子老师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广运卫生院院长王志岳说,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在隔离点值守的工作人员还为孩子们购置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绘本和新衣服。
作为两个孩子专属的心理疏导员,武城县中医院国医馆主任满胜利每天都会跟他们通电话。他们需要什么,他们的学业能不能跟上,这些都成了满胜利每天最牵挂的事。除了自己,还有一群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的“医生爸爸”、每天照料三餐饮食的“护士妈妈”、还有很多工作人员,他们都在充当着两个孩子的“临时家长”。在大家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孩子们也变得越来越开朗了,有时会主动给工作人员打个电话,他们渐渐把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医护人员子女有了“临时监护人”
“他们面对危险勇敢逆行,为大家赢得岁月静好的生活,我们有责任替他们照顾好孩子。”这是陕西西安长安区“临时家长”们共同的心声。
长安一小二年级学生张楚涵的妈妈刘婷在疫情来袭的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陕西援武汉医疗队。当时心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如今“有您照顾孩子,我在武汉就放心了。”这是她给孩子班主任老师卫亚红最常发的微信。据悉,自她出征至今,卫亚红就担任起楚涵的“临时家长”,一对一负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卫亚红每天都会提醒楚涵参加各科的网上学习,课后还与数学老师一起辅导孩子完成作业,及时解答学习困惑。休息时间,卫亚红便教楚涵画手抄报、做健身操,让她劳逸结合。晚饭后,担心楚涵想妈妈,卫亚红就和她视频通话,一边谈心一边进行心理疏导。
记者了解到,仅在长安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就有29名像楚涵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父亲或母亲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但29名孩子都有了自己的“临时家长”。
长安区教育局安排各校(园)长对援助武汉医护人员家属进行了慰问。据长安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他们还将持续加强师资力量,针对支援武汉医护人员子女,探索开通在线探访交流和谈心渠道,用心用情做好孩子居家学习指导,努力做孩子的心灵陪伴者和成长导航者。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