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社会新闻
北京注重“共享冰箱”食品安全
2018-08-06 09:56:52    慈善公益报
      最近,北京连续启动高温模式,而街头出现的新事物——“共享冰箱”为市民带来一丝清凉。日前在北京顺义区一家慈善商店门前,一台共享冰箱正式“上岗”。与其他共享资源不同,共享的不是冰箱本身,而是可以在冰箱里保存的食物,意在鼓励居民和企业将多余的食物共享出来,供给经济困难的人群免费取用,如外来务工人员、失独老人、残疾人家庭、贫困儿童等特定群体。虽然推出“共享冰箱”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对于“共享冰箱”里的食品安全保障,不少市民也存在一定的顾虑,这些顾虑怎么解决呢?
      冰箱食物卫生安全谁把关?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如果是企业捐赠的食品,需要完整包装。捐赠食物的保质期须至少在3天以上,同时要满足即食类食品、正规厂家完整包装、标有明确保质期等条件,工作人员会进行审核 。而对于个人捐赠的食品,工作人员会登记每位捐赠者的姓名、手机号码等实名信息,所有的食物由工作人员检查后才能放入冰箱,并且要在食品上用标签注明有效期。
      拿取食物是否造成二次污染?工作人员表示,之前的“分享冰箱”是那种随意开门的,谁都可以去放食物和取食物,食品安全有很大隐患。而现在的冰箱,采取封闭式设计,人们只能透过玻璃看到内部的食物,无法直接接触到食物。食品统一存入,不能随意开门,受助者需要刷卡才能领取,这样可以避免食物遭到“哄抢”,也避免二次污染,保障了食品的卫生与安全。
      储存物过保质期了怎么办?食用过期食品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伤害,但是经过走访调查却发现,“共享冰箱”暂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共享冰箱”里的食物至少在三天后过期,而从国内之前几台运营的冰箱取食效果来看,食物们显然等不到过期的时间点,而总是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有时候刚放进去的食物在十分钟内就被领取一空,据上海的目击者称,“最快十分钟,最慢一个半小时内肯定拿完。”

      “分享冰箱”的好处毋庸置疑,但面对群众的一些顾虑,如果缺失监督,这恐怕会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愿望落空,北京新上岗的“分享冰箱”全面升级,正在积极解决这方面问题。对此,公益人士指出,这不仅需要管理方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同时也需要受惠者进一步提高文明素质。(蒙雨亭 罗志强)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