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校园
慈善之光点亮校园新风尚 —— 江苏省扬中市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2024-11-25 10:31:43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解春玲)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亩田,这亩田可以种善种爱,生长温暖、希望和正能量。在江苏省扬中市,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十个一”活动丰富多彩,多维度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营建崇德向善的“能量场”,在学生心田种下了一片“善”的绿洲。

善润校园,慈善文化春风化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丰富多彩的慈善文化,营造浓厚的氛围,浸润菁菁校园。

  2020年10月12日,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慈善总会在扬中市八桥中学联合召开全省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现场会。八桥中学慈善文化教育基地被授予江苏省第一批“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示范教育基地”。2022年9月,扬中市校园慈善文化项目荣获“江苏省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在扬中,校园慈善文化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校一特色,风景各不同。

  慈善文化长廊、善文化展厅、善行点赞墙、善学楼、广善大道……走进八桥中学校园,以“善”名词为代表的建筑和道路无一不在展示这所学校的“善”文化特色。八桥中学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广善美德银行”,在这个银行里“只存美德,不存金钱”。每位同学都有一个银行存折,定期进行积分存储并开展积分兑换和捐赠,通过美德银行积分激发学生的善言善行。建成废品回收爱心站,开展班级废纸、饮料罐等收集义卖活动,设立校园微慈善活动账户,所得钱款存于账户内,用于校园微慈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慈善活动中,引导青少年从“慈善”走向“广善”,培养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一代新人。

  江洲中学结合学校的红色历史资源,打造“礼善”文化特色。他们在硬件上围绕“一廊、一园、一厅、一站、一舞台、一讲堂”,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将知善廊、思善园、礼善文化作品展厅、爱心中转站、礼善舞台和道德讲堂的作用充分激发,从不同的视角,多角度诠释“善”的化人作用。

  油坊中心小学善文化“六区一楼廊”用足心思,颇有看头。他们的上善若水广场、尚水教育大厅、善爱捐赠区、爱心阅读区、梦想畅想区和慈善宣讲区,每一个区域都给足了孩子们参与感,教学楼一楼到四楼的善文化楼廊,呈现的是孩子们平时绘制的海量的慈善作品,表现出他们对慈善文化独特的理解。

  “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善的教育,不只是教化,更重要的是体验。

  江洲小学的“江小陶爱劳动”教育课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陶陶农场”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从而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向善”内因,用善心触发善行。兴隆中学的“爱心农场”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学生们在这里春种秋收,在劳动中锻炼成长,并用劳动成果的义卖所得,捐给需要帮助的同学。

  慈善文化氛围浓厚,慈善活动温暖人心。

  建立一支志愿队伍,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参加一次慈善捐赠,举办一次生动讲座,观看一台慈善节目……扬中校园慈善文化建设以活泼的形式、走心的内容深入人心。

  在扬中,慈善戏曲进校园活动已持续多年。以扬中慈善救助活动中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创作了《太平洲上》《绝处有爱》《圆梦》等一批既有艺术水准、又有教化意义的现代戏,每年推出一部,走进校园巡演,走进社区公演,走出扬中展演,参加全国戏曲大赛,屡获大奖。《太平洲上》登上央视戏曲频道播出,《圆梦》参加“中华颂”第十四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并获优秀剧目奖。这一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厚现实基础的宣传方式,已成为扬中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经典之作。

善助成长,童年伴随爱心闪光

  11月3日,新坝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子溪(化名)来到位于新坝文体中心的“周末快乐课堂”。嗓音条件不错的她这学期报名参加了“小红花合唱团”,成为领唱。跟她一起排练的20名学生,都是这个学校里家庭有各种特殊困难的孩子。子溪的奶奶说,自从去了合唱团,子溪脸上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起来。

  子溪自出生父母就外出打工,从此杳无音信。子溪一直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孩子,自卑而内向。是“江洲雏鹰圆梦行动”的关爱,让子溪逐渐感受到了被重视的温暖。

  2023年暑假,志愿者老师登门家访,她隐约听懂了自己是“江洲雏鹰圆梦行动”的关爱对象。那一天,志愿者老师跟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还问她有什么想实现的“微心愿”。她看着堂屋里那张油腻而破旧的桌子,怯声说想有一张自己的书桌。开学前,一位和蔼可亲的市领导来看望她,一张白色的多功能书桌搬进了她的房间,她摸着书桌当时就红了眼睛。今年暑假,她提的“微心愿”是微波炉,每天回家吃到热菜的愿望也实现了。

  “江洲雏鹰圆梦行动”和“周末快乐课堂”,是扬中市慈善总会和教育局联手爱心企业,共同打造的关心困难学子的慈善助学项目。



“江洲雏鹰圆梦行动”启动仪式
 

  2021年,在当地骨干企业大全、香江、威腾等企业的支持下,扬中市慈善总会发起了“江洲雏鹰圆梦行动”。援助对象既包括纳入民政部门救助范围的本市困难家庭在校中、小学生,也包括在扬中务工的家庭特别困难的外地人员子女。对确定的受援学生或家庭,采取“4+1”帮扶模式,由一名市(镇、街、区)领导、一名爱心人士、一名老师和一名社区志愿者挂钩联系。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针对孩子和家庭实际,制定一份长期助力计划,持之以恒地引导和帮助结对学生追寻自己的人生梦想。进入慈善援助圈的这批209名孩子,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每年可以得到4000元资助。

  这项行动中有一个程序特别走心而温暖,那就是定期上门走访并实现孩子们的“微心愿”。每年暑假,市慈善总会教育分会都会组织各校的教师志愿者对这批孩子进行家访,及时将收集上来的“微心愿”汇总到市慈善总会,然后由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一一对接落实,在开学前的“4+1”挂钩慰问中给孩子们送到位。

  实施一项关爱行动,是扬中市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十个一”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在这个环节里,有强劲的经济资助,更有温暖的心灵托举。

  童心成长需要情感陪伴,谁来充当“少年维特”们的树洞?2023年12月,中华慈善总会依托“幸福家园”工程联合国内乡村教育领域优秀公益机构“蓝信封”打造的乡村青少年深度陪伴成长支持计划——“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子计划在扬中市落地。9所中学的500余名适龄初中生参与其中,与来自高校、企业的大哥哥大姐姐志愿者通过书信往来,打开心扉。这个项目为孩子们青春期的心灵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而“周末快乐课堂”,则是委托学校和社区未成年人成长保护中心具体实施,旨在周末为特需学生营造温馨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传递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笔者注意到,扬中市的“周末快乐课堂”课程丰富多彩,基础课以作业辅导为主,拓展课程有快乐阅读、思维训练、快乐ABC、“小红花”合唱、软笔书法、红色故事、阳光心态、习惯养成等,一批有爱心、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志愿者在这里授课。

  在“周末快乐课堂”启动仪式上,扬中市慈善总会会长冯锦跃致辞并寄望,周末快乐课堂能够办成带给孩子们快乐的课堂、帮助家长分忧的课堂和传递社会温暖的课堂,不仅要带给孩子们知识和快乐,更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小就在他们的心田种下爱的种子。

善美少年,引领尚善风气之先

  新学期开学,江苏扬中市的小学生书包里,有了一本新版的慈善读本《善扬江洲》。

  立足扬中本土慈善历史文化,自编一册慈善读本,是扬中市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十个一”活动的重要抓手。

  慈善读本《善扬江洲》编委会由该市教育系统小学段9名德育骨干老师组成。读本框架分明善、向善、扬善三个部分。读本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榜样引路”“善行养成”“实践探究”“瞭望角”“知识窗”等栏目,图文并茂展现扬中悠久而丰富的慈善文化,诠释“上善若水 自强不息”的扬中精神。为了把慈善读本打造成孩子们课外阅读的一个精品,扬中市慈善总会、教育局多次召开编撰工作研讨会,就素材选择的合理性、知识性、典型性、准确性、趣味性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围绕慈善读本,开展一次慈善征文,则是每个学校秋季学期德育工作的必修课。校内自主组织评选,并积极参加市级比赛,引导学生们把自己“理解的善、崇尚的善、向往的善、践行的善”讲深、讲透、讲活。参赛、评比,颁奖,并将获奖作品编辑成册……一个流程下来,孩子们用文字记录身边的凡人善举,用心寻找身边的爱与善,也完成了一次向内求善的心灵之旅。

  新时代呼唤好少年,好少年需要好榜样。

  扬中市“善美少年”的评选活动,让孩子们身边“鲜活的价值观”得到了一次亲切而生动的具象化。

  2023年9 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慈善总会联合开展了首届扬中市“善美少年”评选活动。经各校推荐、组委会评选、审核等程序,共评选出王曦悦等“扬中市善美少年”10人、叶茜菁等“扬中市善美少年”提名奖10人。



2024年1月12日,首届善美少年颁奖典礼举行

 

  2024年1月12日下午,首届扬中市善美少年颁奖典礼在省扬高中报告厅举行,一批孝老爱亲、热爱公益、乐于助人的少年儿童的“精神标杆”向社会公布,他们引领着尚善之风,成为校园里真善美的“代言人”和“宣传员”。

  2024年8月6日-8日,“手牵手 共成长”扬中、白水善美少年结对夏令营活动举行,来自扬中、白水的40名善美少年参与结对夏令营活动。两地善美少年,美美与共,深入交流,他们一起弘扬真善美,立志成为行美唯实、厚德至善、求真创新的新时代少年。

  立德树人,善行无疆。

  扬中市慈善总会将以“十个一”活动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校园慈善文化建设,不断催生“向善”动力,激发“行善”活力,汇聚“扬善”合力,让慈心善念星火传承,把校园慈善文化打造成扬中岛城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本版图片由扬中市慈善总会提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