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叶清 通迅员 杨硕)以“慈”凝聚城市力量,以“善”展示城市温度。2022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重点关注老年人、困境儿童、大病人群、环卫工人、低保家庭等群体,累计募集善款 2935.28万元,救助支出善款3603.78万元。为了进一步让慈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市民群众,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2023年将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责任,开展好慈善募捐和慈善救助,全面深入参与教育、乡村振兴、公共事业、医疗健康、文化等事业的建设。
构建慈善募集多元格局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款物接收工作。全年募集新冠疫情防控款物价值78.69万元,支持长江路、黄岛、薛家岛、辛安、灵珠山、红石崖、王台、灵山卫街道和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疫情防控工作各5万元;支持隐珠街道6万元、珠海街道4万元、薛家岛街道甘水湾社区10万元用于防疫工作。
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2022年6月16日,启动“慈善一日捐”活动,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响应,踊跃捐款,累计募集善款343.81万元。
爱眼慈善基金签约仪式暨“慈善光明行”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网络募捐再上新台阶。2022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全年网络募捐总额(含配捐)达104.32万元,同比增长40.1%。其中,联合瑞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单位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的“敬老助老”募捐项目,有3941人次参与捐款,累计募集善款9.68万元。“99公益日”期间,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新区新市民心连心”募捐项目,得到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青岛市润泽慈善基金会,黄岛街道办事处、灵山卫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他们的带动下,27310人次参与捐款,圆满完成90万元筹款目标,获得腾讯公益平台配捐4.66万元。同时,积极拓宽网络募捐渠道,将慈链公益平台作为试点,上线“手拉手成长守护计划”募捐项目。
“新区新市民心连心“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新签慈善基金8支。慈善冠名基金和其他基金是募集善款的重要来源,也是众多爱心企业(个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助力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2022年在已有的77支慈善基金的基础上,新签青岛华诺财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冠名基金6支,以及设立规模达200万元的爱眼基金和设立规模达20万元的菩提慈善基金。截至2022年底,基金总数达85支,慈善基金全年募集善款774.34万元。
接收企业定向捐款1500余万元。受新冠疫情影响,企业面临诸多难题,但仍有一批企业积极捐款。全年捐赠过百万的企业有瑞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兴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福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土木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金世佳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诸如此类的爱心企业捐赠不胜枚举,每一笔捐赠印证了他们强烈的社会担当。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年接收企业定向捐赠善款1530.46万元。
爱心企业捐赠口罩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接收爱心市民捐款180余万元。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涌现出一批“善”人。爱心市民薛先生坚持行善10余年,每年捐赠善款600元;爱心市民栾先生连续4年捐赠善款,资助困难学生孙某;8岁孩子连续三次匿名捐赠零花钱,于无声处捐资奉献。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带动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全年接收日常捐款182.35万元。
提升慈善惠民实效
2022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通过走访调研、反复论证、周密筹划,有序推进了12个慈善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实现精准救助。
青岛市慈善总会会长王伟走访新区养老机构
帮扶和支持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寨镇东沟村、站里村10万元。联合青岛西海岸新区广播电视台、山海情救援联盟开展“手拉手成长守护计划”公益行动,资助甘肃省等西部经济薄弱地区21名学生支出2.52万元。此外,根据区乡村振兴局统一安排,接收并服务各企事业单位东西部帮扶资金558万元。对口帮扶和支持东西部协作工作累计支出善款570.52万元。
救助低保及特困群体。低保及特困群体救助项目支出327.47万元,救助困难家庭2504户。其中,春节送温暖活动救助困难家庭699户,关爱低保家庭项目救助低保家庭1702户,季度救助困难家庭103户,多措并举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
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为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和养老服务品质,走访敬老院,为老人送去鸡蛋、猪肉等物资。为提升养老护理员素质水平,提高养老护理员照护能力,举办养老护理员培训班23期,培训养老护理员4217人次,全年敬老助老项目支出79.3万元。
关爱环卫工人。2022年是关爱马路天使项目开展的第六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按照每人600元的健康查体标准(合作医疗单位承担50%查体费用),为1905名环卫工人进行健康查体,同时,救助患大病环卫工人84名,为爱心衣物捐助点、环卫公寓、爱心驿站配备相关物资,全年累计支出67.18万元。
“关爱马路天使”项目开展环卫工人健康检查
举办健康科普讲堂。邀请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开展70余期线上科普宣讲,普及医疗常识,增强市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购买医疗急救科普图书195册,赠送给学校、养老院,普及急救知识,项目支出4.61万元。
帮扶困难群众。联合区民政局开展“5+1”慈善补充救助项目,以保障低保、特困人员等5类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基础,向政府救助尚未覆盖或经社会救助后仍有困难的 1 类群体提供慈善帮扶。项目累计支出14.5万元,帮扶困难群众39户。
帮扶“新市民”。秉持“来了新区就是新区人”的理念,坚持“同等对待”原则,帮扶在新区生活工作满三个月患重大疾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新市民,增强新市民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项目累计支出6.77万元,帮扶“新市民”16户。
同时,2022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实施大病帮扶项目支出269.23万元,帮扶患大病群众410人。关爱来自困难家庭的矫正人员项目支出2.5万元,帮扶24户。实施慈孤助残项目支出56.88万元,采取送现金、送物资等形式,走访慰问辖区困境儿童134名,救助困难家庭残疾人167名。实施阳光助学项目支出24.3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学龄前儿童、高中、大学学生49人。此外,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还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支出10万元,开展幸福家园项目,支持乡村修路、建桥等公益慈善事项。
2022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紧紧抓住募集和救助两个重点,重点关注老年人、困境儿童、大病人群、环卫工人、低保家庭等群体,累计募集善款 2935.28万元,救助支出善款3603.78万元,救助支出占捐赠收入的122.77%,受益群众27921人。
激发慈善公益活力
2022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坚持“依法行善、创新行善、精准行善、阳光行善”的理念,不断推进慈善管理体制改革,在慈善领域深耕细作,激发全社会公益慈善活力和正能量。
营造慈善文化氛围。2022年9月5日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成立20周年的重要日子,《慈善公益报》用4个专版,全方位报道慈善总会成立二十周年以来的感人事迹,宣传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爱心单位先进事迹。同时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以图片、短视频等多种宣传手段,通过报刊、网络、电台等媒体,发表报道100余篇,积极推广“慈善微心愿”,为中小企业、爱心团队、爱心个人搭建平台,努力营造“慈善无处不在,慈善人人可为”的氛围。
加强慈善制度机制创新。抓好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2022年,为加强项目管理,开展好“新市民”救助工作,建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新市民救助暂行办法》;为提高慈善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学习制度》;为规范募捐箱管理,建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募捐箱管理暂行办法》;为加强内控管理,建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有关内控制度》;为促进民主决策,实现规范管理,完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会议制度》。
不断增强慈善信息透明度。信息公开是慈善组织公信力和透明度建设的重中之重。一年来,修改完善捐赠款物的收支管理、账目管理等各项制度。及时在慈善中国平台、青岛市社会慈善与募捐系统,面向社会公示2021年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完成年报申报工作。在《青岛西海岸报》、西海岸新闻网公示2021年捐赠爱心榜和2021年“慈善一日捐”活动收支情况,发布2022年“慈善一日捐”爱心榜3期,公示2022年“慈善一日捐”活动收支情况。严格遵照捐赠人的意愿合规使用善款,及时向捐赠人汇报善款使用进度。
开展慈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进慈善志愿者注册工作。截至目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登记注册慈善志愿者2567人。同时,联络阳光志愿服务中队开展阳光助学活动,为开发区七所中小学校78名困难家庭学生送去了助学款6.23万元。帮助斑马志愿服务中队开展救灾、救急工作,为258名优秀慈善志愿者开展健康查体,为志愿者们定制服装500件,资助斑马志愿服务中队、阳光志愿服务中队各2万元活动经费。多措并举,不断增强慈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获得感、幸福感。
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慈善工作没有指标,但要有目标。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日前公布了2023年的主要预期目标:上线3个网络募捐项目,帮扶老年人10000名、困难群众10000人、“新市民”困难家庭1000户、困难家庭学生4000人、大病患者2000名和残疾人1000名,为2000名环卫工人开展查体及大病救助工作,全年救助总人数达到 3万人。
扩大网络募捐规模。网络募捐是慈善募捐的新渠道、新趋势,要积极争取上级单位的支持与重视,增强网络募捐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时要设计好网络募捐项目,选择好项目受益群体和有意愿参与的机构,提高网络募捐实际操作的能力。此外,还要抓好网络募捐的联合单位和载体,组队建群扩大传播面,做好业务培训工作,争取扩大网络募捐规模。
开展好“慈善一日捐”活动。“慈善一日捐”是从上到下开展的一项慈善募捐活动。今年,要在广泛发动、扩大参与、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同时,要严格按照《慈善一日捐资金收支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提前拟定善款使用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把钱用在最需要救助的地方,将善款收支公示工作做实做细。
不断扩大基金规模。冠名基金和其他基金是企业(个人)参与公益慈善的有效途径,也是做大慈善规模的重要支撑。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将进一步跟进落实已签订的冠名基金资金到账情况,用好冠名基金,依法依规支出,让爱心企业(个人)捐得放心。同时,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安排好善款使用工作,开展好冠名基金新签续签工作。2023年,在已建立85支慈善基金的基础上,争取再签约15支慈善基金,将慈善基金打造成一张亮眼的名片,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慈善总会还将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社区慈善基金。
规范慈善项目运作。2023年,聚焦农村特困户、老年人、聚焦大病患者、政府救助未覆盖群体,深入了解困难群众实际情况,抓好“大病救助”“关爱马路天使”“健康科普讲堂”“敬老助老”“关爱矫正人员困难家庭”“慈孤助残”“阳光助学”“东西部协作”“5+1慈善补充救助”“幸福家园”“助浴快车”“新区新市民心连心救助”“甚有爱”等慈善项目。同时做好项目的评估论证,明确专人负责,及时监督检查、信息公开,坚持不懈地抓项目建设,提高公开透明度,做到制度健全、管理完善、运作规范,实现慈善项目“质”和“量”的双提升。
“慈孤助残”项目走访困境儿童家庭
构建精准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实现精准救助关键是寻找有效地救助线索,积极做好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借助区社会治理中心大数据平台,摸清以“新市民”群体为代表的人员身份信息,对遇到困难的新市民给予救助;借助区医保局医疗报销平台,精准掌握救助人医疗报销后自费情况,为确定救助人员提供依据;借助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平台,了解申请救助人家庭条件及政府救助情况,进一步提高救助“精度”和“准度”。
培育向上向善价值取向。拓展慈善宣传渠道和途径,加强与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合作,发挥各级平台作用,广泛宣传慈善文化、慈善理念、慈善项目及慈善活动,积极引导更多人参与到慈善活动当中来。2023年,重点发掘宣传慈善企业(个人)不少于10家,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
同时,鼓励支持有意愿参与慈善志愿服务活动的爱心个人、队伍加入,壮大慈善志愿服务力量,2023年计划注册发展慈善志愿者500人。支持斑马、阳光、世宝特直属志愿服务中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配合并支持慈善志愿者参与救援、助学等慈善活动,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和水平。举办慈善志愿者知识技能培训班,提高慈善志愿者安全意识,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和规范化水平。
本文图片由杨硕提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