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图说新闻
这十年,健康中国迈出坚实步伐
2022-10-12 10:54:55    慈善公益报

编者按:

  健康是民生之基、幸福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人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健康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这十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破解的十年。

  这十年,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步最大,老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跃升,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民群众健康权得到充分保障。

  这十年,从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享受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从“重治疗”到“重预防”,种种改变让老百姓从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

  慈善公益报(楚璐璐)这十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增加到685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27.7%。

  “我这慢性病常年需要开药、取药甚至住院,非常麻烦。多亏了这些年来咱们医保环境的不断改善,现在看病越来越方便、也更省钱了。”9月3日,家住陕西西安市长安南路的市民张女士来到西安市红会医院就诊购药,在医保结算窗口,张女士用手机一扫码,符合医保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便直接结算了,张女士只支付了自己的自付部分,整个报销医保的时间不超3分钟。

  十年间,西安市各级医保部门努力践行让群众“病有所医”的民生承诺,使全市医疗保障覆盖面扩大、保障水平提高、管理服务变优,让市民群众从一次次就医体验中不断感受到惊喜和温暖。

 
西安市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中心办公大厅

  据了解,今年西安市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高速公路”已经修通。通过全国联网的医保信息系统,参保人只需在手机端或电脑端自助备案,异地就医产生的住院费用就可以直接结算。参保人在异地就医住院产生医疗费用时,只需支付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医保支付费用将由医保机构与医院直接结算。

  十年来,我国医疗保险覆盖到更广范围。据介绍,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已超13.6亿人,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医保基金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保障基金安全可持续,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目前,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为80%和70%左右,基金年收支均超2万亿元,惠及群众就医超40亿人次。

  “从数据可以看到医保覆盖面已经越来越广,人民的普惠面愈发加大,这和我国一直以来的努力息息相关。”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认为,“医保覆盖人群更广对整个医药市场的作用同样是巨大的,对于医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大有益处,可以说更是医疗保障上的‘良性循环’。”

  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收支情况显示,2022年上半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57亿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9.81亿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2.41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5200.51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支出11030.88亿元。

  另据了解,这十年,我国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每个县都实现了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极大减轻百姓就医负担,每年基本医保惠及近40亿人次。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累计为群众减负超过2400亿元。

 

基层医疗资源进一步扩容

  慈善公益报(尚 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距离群众最近,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便捷、均等化的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十年,我国基层医疗服务发展迅速,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不断健全,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在全面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

  解决百姓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是基层医疗改革重要一环。新疆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乡套乌拉斯台村的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之后,不仅优化了功能分区设置,还建设有药房、诊断室、治疗室,极大满足了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

  从事村医20多年的阿里木塞提·木尔扎合买提深有感触。从医之初卫生室条件差,一个药箱几乎就是他的全部装备,上门看病依靠步行。后来,阿里木塞提买了自行车,走村串户省了很多时间。2015年加加哈乌拉斯台乡套乌拉斯台村新建村级卫生室后,医疗条件也大为改善。如今,卫生室无论从办公环境、硬件设施,还是人员配备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极大改善了当地村民的就医环境,一步步走来所有的变化,阿里木塞提·木尔扎合买提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阿里木塞提·木尔扎合买提在为患者看诊

  “现在村卫生室有120种药,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看常见病也不用出村。”阿里木塞提·木尔扎合买提说。

  这十年,尼勒克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完善基础医疗设施、提升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建设规范化的村卫生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重大疾病防控持续加强,织密筑强医疗卫生保障网,医疗卫生整体实力跨上新台阶,就医大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群众就医更加方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在河南,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大病重病不用再去北上广,曾经“天价”的特效药、进口药越来越便宜,异地报销更方便,身边的中医馆越来越吃香。

  这十年,河南医疗卫生资源显著增长,逐步建成15分钟就医圈。

  如今在河南,每个乡镇都有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每个社区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群众出门步行15分钟即可找到医疗机构就医。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92万个,至2021年年底,医疗卫生机构增加到7.79万个。

  “连天入地”的医疗卫生格局,初步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目标,使“小病不出村,一般病症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市,疑难重症不出省”成为现实。

  10年来,河南省从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管理,到合理膳食、控烟,再到爱国卫生、健康环境促进,一项项举措接连出台,老百姓的健康意识逐步被唤醒和强化,在头脑里牢牢筑起“健康”防线。2013年至2021年,河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3.7%提升至28.4%,实现了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超越全国平均水平的跨越。

 

看病贵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慈善公益报(魏 筱)十年努力,天价药终于接了地气。在集采的有力推动下,我国药品和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一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都是民生的焦点、痛点。近十年来,江苏扬州市持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推动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步实现了“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治病少花钱”。

  扬州市圣师傅的父亲今年九十高龄,前段时间,老人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到苏北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心血管狭窄诱发的心梗,需要安装心脏支架。医生介绍使用的进口支架,过去费用就超过两万元,而去年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后,价格大幅度降低。


​​​​​​​圣师傅在介绍父亲享受医疗服务感受

  据了解,近十年来,相关部门已开展7批集采中选药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增加到685种。除了手术耗材,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以及肺癌、肝癌等重大疾病用药,平均降幅超过五成。

  “支架这一块降低的话,对老百姓对个人家庭也是有好处的,有将近万把块钱的差价。”圣师傅说。

  十年来,扬州通过“医联体推动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让“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成为现实。此外,扬州通过深入实施体制改革,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镇,提升了基层医疗实力,并且,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为了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扬州药方”还在发力。

  “下一步将着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动改革创新,医联体建设走向深入,推动医改取得新的成效,让医改为百姓释放更多红利,让老百姓在看病就医方面,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扬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尹成雷介绍道。

  在江西,十年来,该省坚决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终结了持续60多年的“以药补医”历史。

  据悉,江西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省共组建多形式医联体447个,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全省脱贫县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达标率均位列全国第4名,全省29.5万户因病致贫户全部脱贫,贫困患者住院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153万余例大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是全国免费救治病种数和救治人数最多的省份,因病贫困人口脱贫对全省脱贫攻坚的总体贡献率达到34.3%。

  与此同时,江西全省还将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平稳有序,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持续提高。与2012年相比,2021年全省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的比例从8.1%提高到13.71%,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8.12%提升到30.56%;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32.47%降至27.93%,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均超过86%。

 

各地医疗卫生服务亮点
 

广西推进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10月9日,广西召开“奋进新征程·健康广西这十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与成效新闻发布会。这十年,广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两个重点难点问题,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推动综合医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和减轻,有力促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这十年,广西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4家省级合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围绕“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广西加大三级医院对县级医院的对口帮扶。目前,已建成各类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等993个,44家县级医院入选国家“千县工程”,就医秩序更趋合理。此外, 围绕“头疼脑热在乡村里解决”,广西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自治区所有政府办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均完成标准化建设,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

  与此同时,广西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每人每年医保基金5元、基本公共卫生10元的标准给予支付签约服务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高。
 

四川省邛崃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十年来,四川省邛崃市实施疾控中心改扩建、市传染病医院和市中医医院迁建、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建等一系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项目,大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提升工程,建成省级卫生镇12个、卫生村156个,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据了解,这些年来,通过城市三级公立医院优势带动,服务全市、辐射区域的城乡卫生体系加快形成,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专科达到15个,实现了三级医院和重点专科“零”的突破,成为区域群众和广大患者的信赖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邛崃市“互联网+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三级远程诊疗和培训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其中,市医疗中心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四级,五个关键信息系统完成三级等保测评。

  此外,邛崃市还着力开发居民电子健康卡,为居民提供电子健康档案查阅、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医疗等服务,实现在线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缴费和结算,优化就医流程、减少就医时间。依托统一预约平台,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为患者预约龙头医院专家号源、检查服务和住院床位,让患者足不出户,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上海市长宁区

医疗服务实现“优质+均衡”

  “过去十年,我们把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医疗均衡布局,持续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上海市长宁区卫健委党工委书记江平的回望中,带着些许自豪。

  2020年1月,上海市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在长宁被精准发现,也是唯一一例市公共中心之外治愈出院的病例,并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长宁公共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

  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长宁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闻令而动,齐心战疫;广大医务人员坚守初心,执甲逆行,与全区人民一同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坚决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实堡垒。

  通过新冠肺炎疫情的实战考验,长宁区公共卫生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同仁医院传染病大楼改扩建、天山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改建、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改扩建以及能力达标工程均已完成,区内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建设趋于完善,核酸检测队伍和检测能力建设不断提升……
 

福建省石狮市蚶江镇

打造“8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这十年,为了实现市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以建设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为契机,打造了以石狮市医院为龙头,以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单位共同组成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市民密织市、镇、村三级医疗“健康网”。

  “现在村卫生所就能做心电图了,从家里出门只要8分钟。”日前,石狮市蚶江镇莲中村村民老林来到村卫生所做心脏检查,检查结果可直接传送到石狮市医院。“有省里市里的专家来坐诊,再也不用大老远到市区看病了。”

  自从去年在全省率先推行“心电服务村村通”工程后,石狮在全市102个行政村均配备了心电图机,并完成151家村卫生所(室)标准化建设,通过“村级检查,市级诊断”,已经筛查了像老林这样的疑似病例共375人次,其中有139名心脏异常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而“心电服务村村通”只是石狮打造“8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的一个缩影——

  2021年年底,石狮市选送的《精绣“体制机制”花 全力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安溪县、德化县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典型经验介绍均入选国家卫健委典型案例汇编,示范全国。

  (彭益舟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