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图说新闻
镁都慈善展双翼 同频共振促腾飞 ——辽宁省大石桥市慈善工作创新发展纪实
2022-08-31 09:43:5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孟祥武 本报记者 艾捷)辽宁省大石桥市位于辽东半岛中部,因其丰富的菱镁资源被誉为“中国镁都”。近年来,乘着党中央高度重视慈善事业的强劲东风,踏着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节拍,顺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大石桥市慈善总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慈善法》,守正创新、踔厉奋进,走出了一条慈善组织网络化、义工队伍规范化的创新之路,形成了慈善组织和义工队伍同频共振、两翼齐飞的良好格局,慈善力量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大石桥市慈善总会的经验做法,得到了营口市慈善总会的高度评价,并召开了现场会,在全市六县区予以推广。


大石桥市慈善总会 各镇街慈善分会及村工作站总览图


       2019年10月9日,大石桥市召开“2019年全民慈善捐赠月”动员大会

       
2019年4月23日,大石桥市召开德善义工总队成立大会

 

接续探索 厚植慈善沃土

  大石桥市慈善总会成立于2011年12月。建会之初,市慈善总会面临起步晚、基础差、实力弱等诸多困难,特别是镇村慈善事业存在工作无人管、宣传无人做、活动无人抓的“三无”问题;慈善义工队伍自发组建、自由分散,没有章程、缺乏管理,工作目标、服务理念、服务方向混乱盲目。总会在开展善款募集、困难救助等工作时,曾一度陷入“曲高和寡”,唱“独角戏”、跳“光杆舞”的被动处境。组织和人员“两个薄弱”问题成了制约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如何整合慈善资源、聚合慈善力量、发挥慈善作用,成了历任总会领导苦苦思考、不断探索的“命题”。2018年,大石桥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刘国新到市慈善总会任职后,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两个薄弱”难题,在充分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带领总会班子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勇于变革,提出了“夯实基础、重心下移,以强化慈善组织和义工队伍建设为突破,打通慈善事业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思路。在大石桥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总会领导班子精心部署、分片负责、多方奔走、现场指导,短短2个多月时间,就建立起乡镇慈善分会24个,村、社区、学校等慈善工作站429个,专兼职慈善工作者达到4000多人,实现了全覆盖,形成了网络化,跑出了“加速度”。同时,积极整合全市义工队伍,成立了大石桥市慈善总会义工总队,在总队成立大会上,邀请市委书记为总队授旗,着力扩大义工总队影响力、品牌力。目前,义工总队共拥有130支义工大队、2.8万多名义工,成为全市慈善事业中最具活力的一支队伍,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幸福家园不可或缺的力量。完备的慈善组织体系和庞大的义工队伍,如同为大石桥市慈善事业插上了一对翅膀,为慈善之花绽放培育了肥沃土壤。

创新加持 激发慈善活力

  大石桥市慈善总会不断加强对基层慈善组织和义工队伍的管理指导,创新方式方法,激发潜力活力,强化跟踪问效。以建章立制为抓手,填补制度短板空白,为推进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化、义工队伍规范化建设,推动全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了《加强基层慈善组织管理实施意见》《大石桥市慈善基金设立暂行办法》《大石桥市慈善资金管理与使用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实行了总会授权、分散募捐的善款募集模式,形成了市、镇街、村(社区)“一级法人、二级管理、三级捐赠”责权利明晰、运行顺畅的工作体系,有效激发了各募集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出台了《大石桥市慈善义工总队管理办法》《大石桥市慈善义工管理办法》,加强义工培训,强化队伍管理,规范服务流程,打造义工服务品牌,提升服务水平,义工总队建设实现了有组织、有章程、有制度、有管理、有标识、有项目、有担当、有作为的“八有”目标,成为被市委、市政府重视和支持,被社会赞誉是一支过得硬、叫得响、旗帜鲜明、作用突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队伍。

文化赋能 涵养慈善风尚

  大石桥市慈善总会秉持以文扬善,以善兴文,以文化陶冶善魂的理念,充分依托“两翼”,大力宣传慈善文化,推介慈善项目,弘扬慈善精神,褒扬慈行善举。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了《加强慈善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做出了募捐宣传、项目宣传、慈善服务宣传、网上宣传、全员宣传的系统部署,构建起大慈善宣传格局。每个基层慈善组织和义工大队均配备专兼职信息员,负责善人善事善举的宣传报道。搭建平台载体。每年“9.5”中华慈善日,均采各义工大队之长,举各义工大队之力,汇各义工大队之策,组织开展集消暑纳凉、文艺娱乐、休闲健身、善法宣传、善文传播、善念养成、善人推介、善魂凝聚、善款募集为一体的形式丰富、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广场慈善文艺演出活动,每次活动参与义工大队近百支,参与义工近万人。在充满了大爱喜庆和祥和的庆祝活动中,使中华慈善日成为慈善宣传日、纪念日、召唤日、传播日、募捐日,打造了具有镁都特色的慈善文化品牌。邀请词曲作家创作了会歌《镁都慈善 大爱无疆》,通过各类活动在社会上广为传唱,为慈善喝彩,为慈善人点赞,为慈善精神讴歌,为慈善事业发展鼓与呼,为慈善文化传播助力。在营口地区率先创办了《大石桥市慈善》《慈善信息》等自办媒体,建立了大石桥市慈善网、大石桥市慈善公众号。以“两翼”为依托,建立了103个慈善微信群,让慈善文化在指尖流淌,让慈善理念在线上传播。

  通过慈善文化的广泛深入传播,形成了人人知善、人人向善、人人乐善、人人行善的浓郁氛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一名爱心人士主动领着孩子到总会建立了爱心基金;一位伤残军人拄着双拐到慈善总会捐款2000元;有一名中学教师病逝后留下遗嘱,向市慈善总会捐赠5万元助学金。在今年大石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紧之际,一名普通农村老婆婆为防疫捐款1万元,辽宁盛海化工有限公司一次性捐款100万元……如此善行,不胜枚举。更有全体义工不畏艰险、主动请缨、逆向而行,积极参与所在村屯、社区卡点值守、环境消杀、核酸检测、运送物资等工作。总会也及时对10个先进义工大队、219名最美慈善义工进行了表彰。

深耕细作 打造慈善品牌

  在吸取过去“爱心一元捐”“爱心一日捐”“爱心随手捐”的经验基础上,大石桥市慈善总会不断总结、完善、探索、推广,打造出了常态化公开募捐模式—“大石桥市全民慈善捐赠月”。由于有了基层慈善组织的积极组织,各个义工大队的广泛参与,可以直接把动员大会开到基层,文件精神传达到基层,任务指标落实到基层,倡议书等宣传资料直接分发到公众手中。捐赠月期间,各基层慈善组织和义工大队,积极组织动员,广泛发动群众,踊跃捐款捐物,大力奉献爱心。特别是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带头捐赠,更加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开展。各义工大队在全市各大广场开展主题鲜明的文娱演出活动,同时伴以义演、义卖、义展、义诊、义拍等募集形式,有效地扩大了募集领域和范围,提升了募集效果。目前,“大石桥市全民慈善捐赠月”已被社会公众广泛认可,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普遍参与,成为深度挖掘慈善潜力,广聚慈善资源的常态化的公募形式,起到了涓涓细流汇成汪洋的良好效果。捐赠月活动的开展,还促进了冠名、定向、家庭三项爱心基金的建立,为广大爱心人士搭建了奉献爱心的平台。迄今为止,大石桥市共有24家慈善分会、77个慈善工作站和义工大队在慈善总会建立了冠名、定向基金。

  随着慈善文化的广泛传播,善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进一步增强了总会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活动的实力和底气。目前,全市在慈善项目建设上,逐步形成了慈善助学、助教、助残、助医、助老、助孤、助困七大救助格局,打造了“情暖万家”“金秋助学”“慈善助医”等五大项目品牌。

瓜熟蒂落 结出慈善硕果

  依托“两翼”,大石桥市慈善总会使慈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方方面面,接续了工作断层,开展工作更加通透顺畅,抓起来应手,用起来顺手,可以“一竿子插到底”,形成了向心力、凝聚力,增强了感召力和执行力,提升了公信力、影响力。善款募集多元攀升。在总会的指导下,善款募集渠道更加多元化,各镇街、村、社区变过去的“等靠要”为主动出击、积极募捐,筹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用大石桥市黄土岭村党支部书记许东海的话说:“慈善的名头太亮了。村里的慈善工作站就是村干部的脸面,让我们在企业家面前说话有分量,为群众办事有信誉,他们把钱捐出来也放心。”同时,基层慈善组织募集上来的善款,直接用于本地群众,能够使捐赠者产生更加强烈的认同感、使命感、成就感,激发捐赠人的捐款热情。比如,大石桥市虎庄镇高山村慈善工作站成立仪式上,当地一家小微企业主当场就捐赠了1万元。再比如:大石桥市官屯镇交干村村民付乐爱人早产,婴儿护理及相关治疗费用成为家庭沉重负担,村慈善工作站立即行动,向村民发出的“让爱心传递,让生命延续”的捐款倡议,一周之内就筹集了101544元“救命钱”。该村民眼含热泪地说:“党和政府把慈善组织建在了村上,这是为群众办的最实惠的一件事啊!”

  两翼齐飞,推动大石桥市慈善总会善款总量逐年攀升。2018年以来,累计募集善款达3851万元。救助工作更加精准。基层慈善组织建在基层、贴近群众、了解需求,使慈善救助救到了难处、实处、应救之处,实现救助对象精准化、救助效果最大化。比如,为提高一年一度“金秋助学·圆梦行动”的救助精准度,总会安排教育分会及工作站进行审批、把关,确保把善款用在最迫切、最需要的困难学子身上,帮助他们顺利入学、实现梦想。2018年以来,累计救助特困群众49000人次、支付善款3097万元。

  大石桥市慈善总会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慈善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本版图片由郑岩石摄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