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远山善中园
—— 苏州市慈善总会2021年度工作纪实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 通讯员 苏慈)2021年是江苏省苏州市慈善事业笃行不怠,步入高质量发展的一年;是苏州慈善组织同心协力,取得全方位提升的一年;也是苏州慈善界同仁拓新进取,赢得社会广泛赞誉的一年。
2021年,苏州慈善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以苏州市慈善总会为行业排头兵,紧紧围绕“政治为先、济困为主、法治为本、文化为魂、创新为要、组织为基”的总体要求,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大力传播慈善文化,有效激发慈善力量,积极助力共同富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21年7月6日,中华慈善总会会员培训会在苏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慈善会的160余名代表参加现场培训,并有200余家会员单位通过直播同步在线学习
2021年9月17日,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苏州市慈善总会开展为民义诊和慈善宣传活动
2021年,苏州市、县两级慈善总会共募集款物8.28亿元,救助支出6.9亿元。市慈善总会募集款物2.54亿元。支出款物2.67亿元。其中,慈善项目支出1.42亿元,占上年度总收入的122.15%,精准实施慈善项目73个。年度苏州市慈善总会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苏州市4A级社会组织”、2018-2020年度“文明单位”称号及全省慈善“99公益日”活动“突出贡献奖”,苏州慈善正昂首走在长三角城市的前列。
准确定位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坚定政治站位,助力国家大局,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不二法门。在具体实践中,苏州市慈善总会全体人员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论述和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引导全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线上“打卡”、沉浸式主题教育、党史知识竞赛等形式有效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质量。
健全激励机制,挖掘慈善潜力。2021年,市慈善总会组织举办了“同在蓝天下——慈善一日捐”和“文明苏州 向上向善”新年慈善晚会,不断巩固与捐赠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爱心企业建立持续有效的联络机制,激励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慈善一日捐”活动现场,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捐款,市级机关干部代表踊跃参加,共接收款物价值3489万元。2022年,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通过“心·向阳光”“爱·护成长”“善·行远方”三个篇章,全面展示了一年来苏州慈善的累累硕果,晚会现场有14家爱心企业举牌捐赠5100万元。
2022年1月16日,2022年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举行,14家爱心企业举牌捐赠款物5100万元。图为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江苏省慈善总会会长蒋宏坤为苏州市优秀慈善家、苏州市优秀慈善单位颁奖
2021年9月6日,第二十届“同在蓝天下——慈善一日捐”活动举行。现场28家企事业单位共举牌捐赠款物2353万元
深化政策研究,探索有效路径。市慈善总会和民政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动设立“社区慈善基金”的实施方案(试行)》,以镇(街道)的“社区慈善基金”为抓手,链接本地慈善资源,提供精准慈善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全市社区慈善基金的全覆盖,共有104个“社区慈善基金”投入近1300万元,实施118个慈善项目,涵盖扶老、帮困、助残,困境儿童、残疾人、计生特扶家庭帮扶,志愿服务、社区教育、疫情防控等领域。与此同时,社会工作力量积极助力社区慈善建设,15家社工机构承接21个“社区慈善基金”项目,努力探索苏州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
践行为民宗旨
塑造慈善品牌
2021年,市慈善总会积极落实为民理念,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扩大慈善保险帮扶,投入694.6万元,将保险范围扩大至民间应急救援志愿者、快递小哥、困难退役军人等14类人群,惠及近30万人。深入推进“慈佑癌友”项目,年内共为1万人次特困癌症病人提供免费药品。5年来,共为7.29万特困病人提供免费抗癌药物,价值13.74亿元。实施“阳光计划”,对144名各类型残障儿童提供康复帮扶,为400多名博爱学校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提供支持,为319户特困重度残疾人改善家居生活环境,资助15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与体育赛事。对6名先心病患儿实行手术帮扶,对100名困境儿童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打造4个“幸福港湾”实践基地,对14名重度听力损失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帮扶。为2554名60周岁以下失独老人提供生活资助、医疗保险、心理辅导等多形式、多层次帮扶。在全市87所外来工子弟学校设立“励志助学金”,投入218万元资助1461名学生。投入60万元推进对口帮扶工作,共帮扶徐州市睢宁县1000户困难家庭。为西藏林周、陕西周至和新疆阿图什等地困难群众送去4300件价值186万元的冬衣。
应对公共危机,发挥效能优势。市慈善总会慎终如始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的募捐与救助工作,全面总结抗疫工作的经验与得失,持续推出抗疫慈善项目,支出近800万元捐赠防控闸机、口罩等物资支援医院、学校等重要场所。2021年,河南遭遇特大暴雨,市慈善总会第一时间发起援助河南抗灾专项行动。市、县两级慈善总会募捐款物5839.33万元,各界捐款总计超1.1亿元。市慈善总会联合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向郑州、新乡等灾区发放药品、雨衣等急需物资10万余件,总价值633.5万元。自“驰援河南紧急救助”项目上线腾讯公益、苏州慈善网(公益宝)等平台后,共筹募资金1280.42万元,全部用于河南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2021年,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灾害,苏州两级慈善总会募集款物5839.33万元,图为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弘化社慈善基金会为河南灾区运送物资价值633.5万元
加强合作联动,协同社会治理。市慈善总会联合市教育局、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开展“高(初)三考前心理疏导和激励”项目,为全市300多所学校、10万多名考生提供考前心理辅导。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残联开展“至爱影院——无障碍观影”公益项目,改造7家影院,让视障人士无障碍观影。联合市志愿者总会开展15个爱心助老志愿服务项目,为空巢独居、高龄等老人提供助老陪护、居家照料等服务。联合市律师协会,为因工资拖欠、工伤赔偿等问题而进行劳动仲裁、法律诉讼的困难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专业免费的法律援助。联合各级慈善总会开展“情暖苏城”春节走访慰问活动。4年来,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慰问金1492万元,帮扶14701户(人)重病低保家庭、寄养家庭儿童和“类家庭”儿童及27家养老机构。
助力共同富裕
创新慈善模式
“互联网+”模式大大提升了慈善的实力、释放了慈善的活力。2021年,市慈善总会不断赋能网络公益,汇聚善心力量,在腾讯“5·20”公益活动中,联合9家组织上线16个项目,近5万人次参加,筹集善款248万元。在“99公益日”活动期间,全市各级慈善总会上下联动,上线5个项目和88个子计划,共吸引59万人次参与,募集善款4274万元。2021年,网络募款总额达6629万元,比2020年增加4329万元。2022年,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通过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等6个平台,在线观看达340万人次。
2021年,市慈善总会着眼前瞻性探索,践行新发展理念,投入1404万元善款与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开展“保护生态 放养鱼苗”项目,生态领域从太湖水域拓展至长江流域;与苏州斑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设立“零碳家园公益基金”,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与建设银行共同发起“数字人民币建行钱包支付功能”正式上线,这是数字人民币在慈善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
推动跨界融合,丰富慈善内涵。截至2021年底,苏州慈善组织开展的慈善信托在本地备案13单,外地备案1单,资金来源包括慈善组织、民主党派、爱心企业等,总规模达2.5亿元。依托苏州市民卡开展“买休闲年卡 献2元爱心”活动,2021年筹款35.3万元,17.6万人参与。累计建立冠名基金133个,慈善资金1.7亿元。苏州广电爱心慈善基金利用媒体优势,开展8个慈善项目,对幼儿脊椎病患者、听障儿童、视障人士等给予关爱和帮助。
推动道德建设
弘扬慈善文化
2021年,市慈善总会新增微信订阅号、基金会视频号,在苏州市区主干路新增100块路名牌,推出慈善标语,营造浓厚氛围。在光明网、《慈善公益报》《新华日报》等各类媒体发稿300余篇(次)。联合市教育局、苏州日报社开展了“慈善征文比赛”,30篇优秀中小学生作文在《苏州日报》刊登。围绕“中华慈善日”策划了主题宣传活动,汇聚中央、省、市各类媒体资源,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和示范效应。
2021年9月5日,为庆祝第六个“中华慈善日”,苏州地标建筑东方之门宣传慈善标语
2021年,市慈善总会先后召开了全市慈善总会会长会议、慈善项目座谈会、城区总会慈善工作交流会等,通过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承办了中华慈善总会培训会、省慈善总会座谈会、省慈“99公益日”培训会,组织全市各级慈善会网络负责人参加了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提升了全市慈善会系统工作者业务水平。参加了腾讯公益基金会组织的“T+研习营”,与全国各地50余家知名慈善组织进行学习交流。
培育典型案例,建立常态化机制。2021年,市慈善总会联合市教育局出台《实施意见》,召开全市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推进会,推出21所中小学作为示范教育基地,在全市实施“五个一”(布置一个慈善文化画廊、发放一册慈善读本、组织一次慈善文化大讲堂、开展一项慈善实践主题活动、组织一次慈善征文竞赛)活动,将慈善文化纳入校园德育教育。
苏州积极推动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建立21个中小学示范基地。图为苏州市立达中学开展慈善爱心积分活动
加强组织建设
健全慈善机制
2021年,市慈善总会坚持将党建工作作为推动慈善事业的基本点,促进党建与慈善业务融合发展,将党委政府的要求、困难群众的需求和慈善工作的追求有机结合。坚持每年召开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两次理事会、监事会,建立每周会长办公会制度,做到集体领导、集体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与苏州信托公司合作,通过专业的资产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市慈善总会高度注重监督管理,保证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在《苏州日报》公示年度工作报告、财务年度决算报告、财务审计报告、监事会报告和律师事务所报告,同时在“慈善中国”“苏州慈善网”、官方微信上予以公示。在“慈善中国”、募捐网络平台公开募捐主体、方案等信息,并定期公开募捐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每季度在官方微信平台公示收支明细,特别是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时,每周进行收支公示,接受跟踪审计,定期向理事会、监事会通报,主动接收社会监督。
在项目规划和完善总结方面,市慈善总会以“事前立标准、事中强监督、事毕做总结、事后树标杆”作为项目管理制度,抓好慈善需求、慈善资源、慈善项目“三张清单”,做到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项目导向和资金导向、效果导向和价值导向的“三结合”。同时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聘请法律顾问、财务顾问和文化顾问,在筹资管理、项目管理、品牌管理、舆情管理等方面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努力做到慈善事业规范化管理、慈善活动专业化对接、慈善发展法治化推进。
接续奋斗征程
力争更大作为
2022年,苏州市慈善总会将努力在助力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落实疫情防控、改善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开拓前进。
一是在强化慈善项目实效上下功夫。市慈善总会编制《2022年度苏州市慈善项目手册》,确定“5+4”项目规划和重点慈善版图,即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弱有众扶,以及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助力科技、文化宣传;进一步贯彻落实《慈善法》,坚持依法治善、依法行善,确保每一份捐赠协议都明明白白,每一笔善款支出都清清楚楚,每一个项目落地都有理有据。运用公益金融及新技术手段,开拓新领域、创新新平台,构建多层次跨界融合,打造各领域品牌项目,做到服务项目典范化,力争成为全国慈善组织标杆。
二是在优化慈善法治环境上下功夫。坚持推动理论指导实践,举行专题研讨会,积极促进慈善理论研究。充分发挥枢纽型组织作用,从推动慈善组织专业化发展、加强慈善活动规范化管理、发挥慈善税收激励性功能等方面开展调研,推动苏州慈善地方立法,不断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法律及社会环境。
三是在深化慈善文化传播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慈善理念培育和慈善文化传播,引领科技向善、商业向善、社会向善。推动慈善实体建设,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进企业,打造慈善空间,凝聚慈善合力。将慈善文化与德育教育、党史学习、重大节日等相结合,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积极创新形式内容,出品高质量宣传报道。出版《苏州慈善简史》,编撰《苏州慈善人物故事》,树立爱心企业和个人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四是在细化组织自身建设上下功夫。对照AAAAA等级评估标准建设优秀党支部,加强作风建设,坚守慈善工作的初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加强内部管理,积极营造蓬勃向上、风清气正的慈善工作氛围。
本版图片由苏州市慈善总会提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