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图说新闻
在孩子们成长路上点盏温暖的灯 —— 罗甸县5名“童伴妈妈”陪伴3590名留守未成年人成长路
2021-11-01 06:49:11    慈善公益报

在孩子们成长路上点盏温暖的灯

—— 罗甸县5名“童伴妈妈”陪伴3590名留守未成年人成长路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依霏)在贵州省罗甸县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她们是孩子们的好朋友,是孩子们的“树洞”,倾听他们的心声;她们是孩子们的好老师,教孩子们安全知识,守护他们成长;她们是孩子们的好妈妈,给孩子们讲故事和他们玩游戏……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童伴妈妈”。目前,罗甸县在沫阳镇访里村、高峰村、董架村、大井村、平岩村分别设立了“童伴之家”,“童伴妈妈”用心陪伴着孩子,努力让他们在成长路上“说话有人听、烦恼有人解、孤单有人陪”,点一盏温暖的灯,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这里的5名“妈妈”温暖了3590名留守未成年人的成长路。

  目前,罗甸登记在册的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达6415人。在此背景下,2017年1月,“童伴妈妈”项目由中国扶贫基金会、贵州省民政厅和罗甸县民政局联合实施开展,项目旨在进一步关爱留守未成年人,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想外出打工,孩子在家没人照顾,又看到村里其他孩子,没有父母的陪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32岁的罗孟好是沫阳镇访里村童伴之家的“童伴妈妈”,谈及参与项目初衷时她这样说道。2017年,得知招聘“童伴妈妈”时,她便主动报了名。

  成为“童伴妈妈”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就是摸清全村儿童的家庭情况。她每天挤出空闲时间,走遍村里每一个未成年人家庭。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村里的“留守未成年人”档案建立了起来。“童伴之家”成立后,她为村里留守未成年人洗衣服、辅导作业,带他们做游戏、参加各种主题活动……工作虽然烦琐劳累,但她没有一声抱怨。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已经离不开他们了,当听到他们喊罗妈妈时,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罗孟好开心地说。

  据了解,“童伴妈妈”项目在罗甸县实施开展以来,通过“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以“童伴妈妈”为抓手,以“童伴之家”为平台,重点关注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面临的亲情陪伴、学习教育、生活保障、心理健康和安全等问题,在“童伴妈妈”的陪伴与关爱下,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变得开朗、活泼,养成了爱阅读、爱运动的好习惯。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