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图说新闻
大爱淮安拥军情 慈善助力固国防 ——淮安市慈善总会实施“慈善淮安·关爱国防”项目综述
2021-08-11 09:02:56    慈善公益报

大爱淮安拥军情 慈善助力固国防

——淮安市慈善总会实施“慈善淮安·关爱国防”项目综述
 

  慈善公益报(鲍永娟 李玉国 本报记者 叶清)江苏省淮安市慈善总会秉承“慈善淮安、情满江淮”的理念,充分发挥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作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集聚社会慈善资源,安排1700余万元善款,持续组织实施“慈善淮安·关爱国防”项目,通过实施临时救助、慈善保险、公益服务、慈善慰问、圆梦“微心愿”、缅怀烈士功绩、传承红色基因等项目活动,对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建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烈军属、残疾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等办好事办实事。七年来,受益退役军人和烈军属近万人(次),既为淮安市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关心支持。淮安市慈善总会被江苏省政府表彰为“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被江苏省民政厅评为AAAAA级社会组织。

  设立基金常救助。2014年8月,淮安市慈善总会会同市民政局设立“关爱国防专项基金”,初衷是帮助因家庭突发变故造成经济困难的退役士兵及其他家庭困难的军人群体,特别是帮助解决优抚政策暂时覆盖不到,又不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特困军人群体家庭渡过难关。活动启动现场,组织企业及爱心人士募集基金90万元。首批20户退役士兵特困家庭接受救助。淮安市创新设立“关爱国防专项基金”,被评为2015年度全省现代民政建设十大创新成果,被省民政厅评价为“惠及困难优抚安置对象、促进社会和谐的‘希望工程’,也是深受优抚安置对象拥护的‘实事工程’,做法创新,效果明显”。七年来,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善款,补充到“关爱国防专项基金”,实施救助慰问烈军属、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退役士兵等军队复退人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共临时救助340人(次),救助201.63万元。

  传递慈善拥军情。淮安市慈善总会与市爱国拥军协会联合开展“慈善双拥行”活动,对驻淮部队官兵、淮安退役军人、军烈属中低保困难户、遭遇突发性事故、罹患重大疾病的本人及家庭成员实施困难救助。今年已用4万元救助慰问了20名困难军人家庭,以慈善人的实际行动,支持拥军优属工作的开展。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4周年之际,市慈善总会会长陈洪玉等专程深入村社,冒着大雨走访慰问了在乡老复员军人代表,对他们表示节日的慰问,并送上鲜花、生活用品、慰问金等,感谢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的重大贡献!这是市慈善总会连续7年组织实施“慈善淮安·关爱国防”项目,在“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和春节期间组织慰问重点优抚对象活动。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市慈善总会安排善款90万元,对抗美援朝老战士进行慰问。从今年起,市慈善总会与市人保财险公司合作,投资150万元为全市在乡老复员军人提供救助慰问,受到了在乡老复员军人及其子女的一致好评,充分体现淮安慈善关爱老兵、支持国防的拥军情怀,也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作用。

  慈善保险再保障。在乡复员军人是指在1954年10月31日实行义务兵制度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包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以及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在乡复员军人是国家的功臣,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防建设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鲜血和青春,对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政府对他们非常关心,实行一系列优抚政策,但是经历过战争年代艰苦岁月的磨难,他们大都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帮助。淮安市慈善总会联合市保险公司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连续3年开展“慈善淮安·关爱国防—在乡老复员军人慈善保险”项目,为全市登记在册的在乡老复员军人购买慈善保险,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多提供一份保障。2017年由市慈善总会出资157.5万元,市保险公司出资166.5万元,为全市在乡老复员军人提供慈善保险,给予包括意外身故和残疾险各8万元、疾病身故险2000元和住院津贴险,每天60元的基本生存保障。全年共发生疾病身故189人,意外身故2人,因病住院397人次,共发生理赔金额129.37万元。盱眙县一名在乡老复员军人,因家中房屋线路老化发生火灾而不幸身亡,获得了8.2万元的保险理赔,维护了在乡老复员军人的合法权益。慈善保险项目深受广大在乡老复员军人欢迎。3年来,共投入600多万元,为全市所有登记在册的在乡老复员军人购买慈善保险,有效保障了在乡老复员军人的基本生活,不再因经济原因而影响生活质量。

  慈善公益勤服务。近五年来,淮安市慈善总会大力开展公益资助活动,资助174个(次)社会组织开展各类慈善公益活动,以军烈属、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为服务重点,投入资金约350万元,带动社会资金近1000万元,参与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受益人数达17万人(次)。其中,仅会同市小城大爱志愿者协会开展“致敬!抗战老兵”活动项目,就投入善款26万元,组织志愿者1400余人(次)参与活动,资助老兵近500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通过资助社会组织开展慈善公益项目,推动社会公益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在全市营造了“人人做慈善,人人爱国防”的社会氛围,提升了这座“中国爱心城市”的美誉度。

  传承基因正能量。为追寻和宣传在乡老复员军人在战争年代的光辉足迹与和平年代的奋斗业绩,进一步挖掘淮安革命老区的珍贵红色资源,讲好在乡老复员军人的感人故事,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淮安市慈善总会会同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市作家协会、市欣华文化传媒中心等单位,采编和出版了《淮安市在乡老复员军人风采录——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书。在全市挑选80名在乡老复员军人作为访谈对象、进行采写。通过人物通讯、微型报告文学等不同体裁,讲述在乡老复员军人在战争年代坚持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不怕艰苦、不畏牺牲、英勇作战的动人故事,以及他们在和平年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建设美好家园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感人事迹。市慈善总会投入善款80万元在市周恩来红军小学创办首个“淮安市慈善教育基地”;投入善款100万元在市关天培小学启动“全国慈善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每年“烈士纪念日”,都组织抗战老兵、慈善公益人员、青少年学生和媒体记者等前往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参观烈士纪念馆,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邀请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重大战事的淮阴区南陈集抗战老兵包一高(96岁)、涟水县保滩抗战老兵喻步俊(96岁)等老英雄、老功臣为大家作报告、讲述战斗故事……积极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强化社会各界的爱国拥军、关爱国防的社会正能量,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线牵圆梦“微心愿”。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纪念日前后,营造了崇军、拥军、爱军的浓厚氛围,充分激发广大网友、互联网行业社会责任感,引导广大网友积极参与网络公益活动。淮安市慈善总会会同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团市委、市红十字会联合开展“暖心淮 E线牵”网络公益平台第二季“寻访初心 致敬老兵”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征集退役军人,特别是困难退役军人的“微心愿”,通过“线上心愿认领+线下志愿服务”的活动模式,组织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帮助退役军人实现个人“微心愿”,以暖心举措向退役军人送上关怀。活动按照广泛征集、发布认领、实现圆梦三个步骤实施。引导广大爱心网友、爱心企业、相关部门单位,进行“一对一”“一对多”认领,推动点亮全市困难退役军人“微心愿”。着力提升慈善服务的精神内涵和社会价值,持续培育广大网民的网络公益理念和责任担当意识,努力打造具有淮安特色的网络公益品牌。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在中华民族文明国度里,淮安自古就是东方母爱城市。古代秦汉之际淮阴城河边演绎了漂母韩信“一饭千金”的动人慈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淮安作为革命老区,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我党我军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南昌起义的主要负责人周恩来就诞生在淮安。被全国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的“新四军刘老庄连”八十二位壮士就殉国于淮阴县刘老庄。淮安是“中国爱心城市”也是连续五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陈洪玉会长表示,慈善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传统美德。关爱国防不仅是关爱现役军人,退役老兵也同样需要关爱。市慈善总会组织开展的“关爱国防”项目系列活动,就是传承淮安红色基因,弘扬淮安慈善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关爱老兵、关爱功臣、关爱国防、支持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


2021年春节,陈洪玉会长(左)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李占科


       2017年3月,淮安市慈善总会联合市人寿保险分公司开展“慈善淮安·关爱国防—在乡老复员军人慈善保险”项目,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多一份保障


      2021年4月23日,市慈善总会会长陈洪玉组织总会全体人员,赴淮阴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开展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党史教育活动


       2016年国庆节,淮安市慈善总会组织市小城大爱志愿者协会开展“致敬!抗战老兵”活动。


 

本组图片由淮安市慈善总会提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