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图说新闻
馈赠毕生积蓄 传承教育精神
2021-03-06 19:49:5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钰博)前不久,南京市慈善总会收到一笔10万元的捐款,捐赠人张先生在签订捐赠协议时说,这是他奶奶临终前交代的事,善款全部用于教育事业。沟通交流后才知道,这背后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做一名敬业真诚的教育工作者

  宋兰英,1929年出生在甘肃临夏一个小山村,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乖巧听话,深受老师喜爱。有一次,老师在批改试卷时误将她原本错误的题目判对了,她主动找到老师请求重新批改。老师说:“虽然你这道题目做错了,但是你诚实的品质给你加分了,因此我仍然要给你满分”。

  老师的引领让她意识到教育者的重要性,由于她立志长大后也要做一名认真、真诚对待学生的好老师。因此,在一生的教育工作中,宋兰英时刻要求自己“不负学生,提醒自己,做一名敬业真诚的教育工作者。”

  1948年,宋兰英乘汽车经过18天行程到达乌鲁木齐,开启了她在新疆的教育生涯。

  解放初期的新疆,条件异常艰苦。身为老师,宋兰英不仅要自编教材、自排课表,还要参加渠道的开挖劳动。由于到处都是沙土,挖渠运上去的沙土常常又滑下来,为此上级决定采石筑坡防垮堤。一次,在采石场,炸药将1块石头炸飞到1个战士身边。在石头飞过来的那一刻,宋兰英用身体压住了小战士,自己的腿却被石头炸伤,留下了伤疤。

  宋兰英认为“作为教师,个人的言行非常重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在她一生的小学教育中,有两个学生印象深刻。这两个学生虽然很聪明,但却都有一个共性毛病——捣蛋不听话。一个学生会把沙子扬到其他学生的饭碗中,另一个总爱欺负其他学生,上课捣乱。如何教育这两个其他班都不要的学生?宋兰英先对他们的家庭摸底,然后进行正面引导。由于两个孩子一个父母亲忙工作无时间管教,另一个孩子在家得到关爱较少。因此,她更多地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并用历史上优秀少年和近代少年英雄的事迹启发他们。两个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得到宋兰英的表扬。慢慢地,他们变了,去打柴时都会主动帮其他同学,在宋兰英生病时他俩自发前来陪伴,长大成人后他俩在工作上也都很出色。

  宋兰英总是这样,用一颗真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她工作认真,敬业尽责,所在班级的学生成绩拔尖,组织纪律良好,年年被评为先进。

  宋兰英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新疆的小学教育事业,先后荣获一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大大小小的奖章和荣誉证书更是无数。

捐出毕生积蓄用于公益教育事业

  宋兰英辛苦工作一辈子,攒下二十万元积蓄,临终之际,她将10万元捐献给曾经工作过的新疆建设兵团学校,另外10万元通过南京市慈善总会捐赠给南京卫迦儿童发展中心,用于支持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及家庭身心智能发展。

兰英奖教奖学基金诞生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南京卫迦儿童发展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与同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较为显著的差异、家庭教育或普通教育不能满足其特定需求的儿童。

  在了解了宋兰英一生的教育事迹后,经过深思熟虑,南京卫迦儿童发展中心最终决定以宋兰英的名字命名,成立“兰英奖教奖学基金”,用于帮助特殊需要儿童及其家庭身心智能发展。南京卫迦理事长朱艾静承诺,十万元专用于奖教奖学基金。并且,为发扬宋兰英的教育教学精神、鼓励卫迦的老师们向兰英奶奶学习,南京卫迦设立兰英奖章,奖励给师德优秀的教师和康复治疗师;设立小兰英奖章,奖励给在康复和干预过程中取得重大进步的优秀学员。

  宋兰英,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小学教师,她的教育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