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促进慈善事业大发展
——辽宁营口大石桥市实现慈善组织全覆盖
慈善公益报(孟祥武 本报记者 王钰搏)为加强慈善组织网络化建设,创新慈善工作,辽宁营口大石桥市慈善总会于2018年初提出建设市建慈善总会、镇街建慈善分会、村(社区)慈善工作站,形成一级法人、二级管理、三级结点的慈善网络构想。这一构想引起了大石桥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专门召开常委会听取汇报,专题讨论在镇街、村、社区成立慈善分会和工作站的问题,并印发了《大石桥市慈善总会关于加强慈善组织网络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各镇街必须建立起慈善分会,各村、社区务必建立起慈善工作站。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大力支持和市慈善总会指导下,各镇街措施给力,不到20天时间,全市成立了24家慈善分会,在2个月内建立了429个慈善工作站。其中,各市直机关、部分规模企业,253个村,53所中小学,均成立了慈善工作站。全市拥有了一支4000多人的专兼职慈善工作队伍。
大石桥市德善义工总队成立大会现场 郑岩石 摄
目前,大石桥市各慈善分会、工作站已成为全市慈善工作的得力抓手。通过填补空白,提升市慈善总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把慈善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千家万户,实现了慈善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
慈善组织的网络化,增强了基层做慈善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变过去的等靠要为主动自筹救助资金和善款,使全市的善款总量大幅攀升。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共有77个分会和工作站建立了定向、冠名基金,善款总量比2019年翻了一番。
慈善组织的网络化,还使村干部坚持以慈善为平台,积极为父老乡亲做善事、解难事、干实事,提升了信誉度。黄土岭村党支部书记许东海说,“慈善的名头太亮了,村里挂上慈善这块牌匾,就是我们村干部的脸,在那些企业家面前说话有分量,办事有信誉。他们把钱捐给村里放心。”官屯镇交干村的企业家们,2019年以来为村里捐赠善款100多万元,在慈善总会建立了冠名基金。
慈善组织建设在基层,既方便广大群众了解认识慈善,又为慈善组织密切联系群众搭建了平台。一方面提升了慈善救助的精准度,救到了难处、实处、应救之处,另一方面还使广大特困群众足不出村就能找到慈善组织,申请救助。官屯镇交干村村民付乐的爱人怀孕后因患严重的高血压而早产,急需20多万元救命钱。当即,村慈善工作站就向村民发出“让爱心传递,让生命延续”的倡议。全体村民纷纷响应,伸出援手,募集了10万余元的救命钱。这一善举进一步彰显了基层慈善组织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了慈善组织在基层的温暖。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