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图说新闻
打造慈善助孤的“湘西模式” ——湘西州慈善总会推行孤儿集中养育促进孤儿全面发展工作纪实
2021-01-13 14:48:51    慈善公益报

打造慈善助孤的“湘西模式”

——湘西州慈善总会推行孤儿集中养育促进孤儿全面发展工作纪实

 

  慈善公益报(陈文 彭军 本报记者 艾捷)“父亲去世、母亲失踪时,小芳才2岁,弟弟不到1岁,姐弟俩和年迈的爷爷奶奶靠在外打工的堂哥抚养,生活举步维艰;小芬,失去父母时7岁、妹妹2岁,靠着爷爷奶奶微薄的种地收入抚养……”这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散居孤儿入住慈爱园前普遍的生存状态。据民政部门统计,湘西州有法定孤儿1175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880人,孤儿发生率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如何帮助这群“折翼的天使”摆脱生活困顿、教育困境,彻底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成为湘西州慈善总会关注的焦点。2015年以来,在湘西州委州政府支持下,湘西州慈善总会牵头实施“慈善救助孤儿计划”,在全国地市级率先探索推进孤儿集中养育新模式,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推动、政府主导、民政负责、慈善救助、社会关爱、养育一体”的慈善助孤体系,实现了从保障孤儿生存权到促进孤儿全面发展的跨越,为民族地区系统救助孤儿提供了湘西样本。

用“善”心筑就爱的家园

  在湘西州各县市城区,有这样一座座特殊的家园。在这里生活着的孤儿和事实孤儿,与普通福利院里的儿童不同,他们并非遭到遗弃,身体也无残疾,那么缘何让这群原本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入住城区里的“新家”呢?

  “我们走访发现,散居孤儿大多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监护人文化程度不高,加之家庭困难,孩子们普遍面临着照料缺位、情感缺失、教育乏力等现实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普遍较差。”湘西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州慈善总会会长彭武长介绍。为了改善贫困孤儿的生存发展环境,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2015年,湘西州慈善总会牵头在州府吉首市兴办了第一所孤儿专业集中养育机构——州慈爱园,首批102名散居孤儿集中入住这个新家。

  “通过实施心理辅导、自我管理、教育保障、素质培养四大工程,入园孩子逐渐树立了自信、学会了自立、懂得了感恩,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学习成绩等得到了较大提升。”湘西州慈爱园园长张薇介绍,州慈爱园目前有87人在吉首市城区中小学读书,57人在高(中)职或大学就读,1人参军入伍。小芳和小芬现在都是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小芳考上了定向“农技特岗生”,毕业后就能去乡镇事业单位工作;小芬不仅当上了班长,还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初步探索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随后,在湘西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州慈善总会因势利导在全州范围内全面推广这一模式,花垣县慈爱园、永顺县慈爱园、泸溪县慈爱园、古丈县慈爱园、保靖慈爱园、凤凰县慈爱园、龙山县慈爱园相继开园,实现全州所有县市孤儿集中养育全覆盖。

  “经过5年的探索完善,已经形成了集生活照料、心理辅导、教育辅导、素质拓展‘四位一体’的孤儿全方位培育“慈爱园”模式,这一模式有效整合了分散在民政、教育、卫生等各部门资源,也为社会各界参与孤儿救助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湘西州民政局副局长、州慈善总会秘书长罗贤兵介绍说,目前,全州已有758名散居农村的孤儿生活在州县慈爱园,他们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在这里生活、学习和成长。

用真情护航孤儿成才

  对孤儿的救助,湘西州慈善总会不仅仅停留在生活照料、心理辅导层面,而是想的更多、更长远。通过5年的不断探索实践,构建起了覆盖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的孤儿教育全方位帮扶体系,不仅让每一位孤儿都能够读得起书,还使他们读适合的学校,努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孤儿,我们安排就近免费就读城区中小学上学,实行园车早晚送接。学校还落实专门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孩子们摆脱学业、情感、人际、安全感等方面问题。”罗贤兵介绍说,对于成年后仍在校就读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在落实国家相应政策的基础上,湘西州慈善总会给予资助。对于高中阶段的孤儿,州慈善总会依托湖南省慈善总会“衣恋阳光班”项目,与州民族中学合作开办了“慈爱阳光班”,累计资助了120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完成高中学业,一批孩子通过读书走出了湘西大山。对于考上二本以上的孤儿大学生,州慈善总会通过与澳门君天集团合作实施“朝阳助学”项目,每年资助每名大学生助学金1万元,确保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助学金233人次、116.5万元。

  “调研发现,我州孤儿虽然能够较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学习底子较差,真正能考上高中、进入大学的不多,很多孩子甚至读完初中、高中后就外出打工或流浪。一些已经就业的孤儿由于学历低,缺乏职业技能,只能从事低层次的脏活、累活、险活,收入低且不稳定。”彭武长说,因此,提升孤儿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其稳定就业,就成为慈善助孤的关键和重点。

  为此,湘西州慈善总会积极推进“孤儿职业教育”项目,先后与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护理学院、长沙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技师学院、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湘西职院等10所职业院校签订了教育扶贫合作协议,并对湘西州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实行专场招生、订单培育,并优先安排就业。目前,全州累计输送了434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免费就读于这些职业院校。很多孩子通过学一门技术在城里谋得了一份体面工作,实现了稳定脱贫。

用合力构建长效机制

  在2020年8月14日全州慈善助孤行动推进会上,湘西州慈善总会集中表彰了湘西长行村镇银行等47个爱心企业和爱心组织以及唐宏云等37名爱心人士,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慈善助孤的热情。

  救助孤儿,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汇聚全社会参与助孤的强大力量,推动全州慈善助孤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自然也成为湘西州慈善总会工作的重点。

  “我们通过与各类媒体合作,宣传孤儿集中养育成效,表彰慈善助孤先进典型,唤起了社会大众的慈善意识,使慈善助孤工作更好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营造了慈善助孤的浓厚氛围。”罗贤兵介绍,通过集中宣传,广泛报道,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参与慈善助孤的热情,很多爱心人士纷纷到慈爱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很多义工、大学生志愿者、高层次人才主动到慈爱园为孤儿开展一对一功课辅导,吉首大学还把州慈爱园作为学生实习基地,使帮扶活动常态化。

  “过去,我们募集善款主要靠个人的人脉资源或者发动亲朋好友联络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来捐款,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神,参与人数、募集资金也不是很多,更不能长久维持下去。”据彭武长介绍,2019年,湘西州慈善总会首次尝试“互联网+慈善”模式,与腾讯公益联合发起了“99公益日—关爱贫困孤儿助学”网络募捐活动,仅9月7日、8日、9日三天时间就发动了州内外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20多万人次参与,筹集善款达1069万元,首次实现筹集善款过千万元目标,这也更加坚定了湘西州慈善总会网络募捐的信心。

  2020年,湘西州慈善总会提早谋划,发动各县市慈善总会广泛开展“慈善助孤”网络募捐活动,筹集善款1191.62万元,累计资助全州1840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学费,还为1874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社会福利院智障残障儿童发放了医疗帮扶金,并参照散居孤儿生活保障金标准,为全州645名困境儿童发放了基本生活保障费。

  “与传统公益慈善方式相比,网络募捐具有便捷性强、受众更多等特点,只要拥有手机人人都可以做慈善。这种随手公益、指尖公益,很好地解决了民族地区慈善资源不足的问题,有力促进了慈善助孤事业的发展。”彭武长说,通过网络募捐,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孤儿生活、学习、就医等资金困难问题,还能延伸到残障儿童医疗帮扶、困境儿童医疗帮扶、慈爱园设施设备添置等多个领域,更好地为慈善助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