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图说新闻
广州市慈善会“羊城慈善为民”行动 人人慈善为人人
2020-12-15 11:22:36    慈善公益报

人人慈善为人人

——广州市慈善会“羊城慈善为民”行动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馨)广州是一座历史名城、文化古城,历史上建设的善堂、善院、善社等慈善机构留存至今,慈善文化源远流长,不断滋养着近现代以来广州市民的慈善意识。2016年,《慈善法》正式颁布实施,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结合实际,提出“人人慈善为人人”的理念,以“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系列为核心,为贯彻实施《慈善法》打下扎实基础,更好发挥慈善为民惠民利民、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积极作用。
 


2019年广州市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启动仪式


微心愿征集活动

 

  2017年,广州把“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提升推进民生社会事业”的一个重要手段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2018年11月,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的第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中,广州位列全国第二,全省排名第一。

打造“透明”的慈善环境

  近年来,广州市结合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启动四届广州市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全市共筹集款物23.18亿元,其中2018年筹集6.31亿元,2019年筹集6.57亿元。

  善款主要用于扶贫、扶老、助残、助孤等领域,为了增加善款使用的透明度,广州市慈善会带头建立了慈善捐赠及时反馈机制,通过广州市慈善会信息平台,公众的每笔捐赠都会及时收到手机短信或邮件信息反馈,同步生成电子捐赠证书,可随手转发、分享到社交圈,每笔捐赠都会记入个人的爱心档案,捐赠人可随时登录微信公众号查询个人捐赠清单及支出明细,真正做到全流程公开透明。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构建慈善公信力是关键。广州将进一步健全“政府+社会专业机构+行业+内部治理”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开展“尽善净行”行动,打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慈善环境,让广州成为公众最放心做慈善的城市。

推动慈善文化建设

  为增强社会慈善意识,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慈善工作,广州市各级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努力打造“全民慈善”的社会氛围。

  唱响广州慈善之歌《善城广州》,推广使用广州慈善标识“善穗”、吉祥物“珠珠”,启动慈善文化进校园“三个一”工程,发布广州市首套慈善漫画绘本《童心善本系列丛书》,在全市试点小学开设“知善课堂”校园公益一堂课等,多种方式让更多学生从小接触慈善、认知慈善、参与慈善。

  除此之外,广州还在不断树立慈善典型,推出四届广州慈善榜,其中,“广州慈善捐赠榜”共有1334家单位、839名个人上榜,捐赠总金额达14亿元。同时,从多个角度传播广州慈善文化:编印出版了7本城市公益慈善蓝皮书、发布全国首个地方慈善组织透明度排行榜和广州区域慈善指数报告、编辑出版了13期广州慈善刊物《善城》杂志……多种渠道广泛传播广州慈善经验,展示广州慈善形象,让慈善广州深入人心。

  此外,广州还将本地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等融入慈善。2018年,广州结合传统民俗文化,面向普通公众,举办了三届“一起幸福—新春花市慈善行”;2018年至2019年连续两年举办广府庙会之慈善庙会;2017年至2019年连续四年举办北京路公益慈善嘉年华等活动。其中,仅四届北京路公益慈善嘉年华活动即对接慈善资金约1400万元。2019年,积极组织参加“99公益日”活动,举办“善城汇爱”大型慈善惠民活动,累计77394人次参与捐赠,筹款908万元。如今在广州市,善行已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