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图说新闻
刘邓育 | 爱心桥上一块砖
2020-12-01 10:00:34    慈善公益报

爱心桥上一块砖

——记江西省吉安市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刘邓育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希金)1990年,刘邓育高中毕业,响应祖国号召,从井冈山下的一个偏僻农村应征入伍,两年后考取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凭着山里孩子的勤奋努力和积极进取,入校第二年即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时时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军旅生涯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
 


刘邓育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为特困救助提供第一手资料
 


2014年,中山市江西商会在遂川设立阳光班,资助贫困高中学生完成学业
 

勇于担当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2002年刘邓育从部队转业,安置在江西省吉安市民政局工作。2007年,吉安市民政局开始筹建吉安市慈善总会,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表现突出,局领导将他借调到当时无机构编制、无专职人员、无工作经费的慈善办主持工作,兼做救灾工作。经过两年的筹建,2009年正式成立了吉安市慈善总会。

  刘邓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慈善工作一干就是14年。吉安市慈善工作在全省民政慈善系统目标考评中年年位于前列,他的工作能力和成绩得到江西省慈善总会和吉安市民政局领导的充分认可。

满怀爱心 忘我投身慈善事业

  2008年初,吉安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冰冻导致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瘫痪,输电线路中断,大批旅客滞留吉安,大量的受灾群众急需救助。刘邓育和救灾人员一起,连夜在车站、高速公路沿线搭建救灾帐篷,组织志愿者为滞留旅客、电力抢修人员和因灾被困群众送去生活急需物资。在人员少、工作强度大的情况下,他每天清早出门,深夜回家,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6个小时以上,年幼的儿子几乎难得见爸爸一面。适逢春节长假期间,大年初二他就奔赴省民政厅装运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且没有一丝怨言。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吉安市慈善总会紧急为冰冻灾害开展集中募捐活动,当时共为抗冰救灾募集捐款1460余万元,帮助受灾群众、滞留旅客、电力抢修部队和电力职工37.3万人次。

从我做起 做好慈善领路人

  刘邓育在工作中经常身体力行默默资助一些家庭遭受不幸又急需帮助的人。一位年近70岁的大爷前来求助,经询问,原来大爷的儿子两年前因车祸医治无效去世,肇事司机无力赔偿,儿媳出走,留下两个年幼的孙子。大爷体弱多病又无经济来源,因此无力承担两个孙子的学费。刘邓育了解到情况后,对大爷进行了慈善特困救助。此后他自己不定期匿名给大爷汇款,一坚持就是十余年,如今大爷的大孙子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小孙子也已上高中。

  2010年,中山市江西商会捐资在江西吉安、赣州等地开展大学生助学活动,助学活动开展的两年间,共资助吉安市贫困大学生53名、资助金额106万元。在大学生助学活动中,刘邓育积极向中山商会建议创新模式,以设立阳光班的形式对高中贫困生开展资助。这次尝试一发不可收,商会资助的阳光班人数逐年递增。同时,他还积极引进劲牌集团、争取省慈善总会的支持,引进韩国衣恋集团在吉安设立阳光班。在他的积极协调下,吉安已累计设立阳光班28个、资助贫困高中生1200余名、资助金额1100余万元。

抗击疫情 为战“疫”胜利贡献力量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1月26日正值大年初二,正在老家与亲人团聚的刘邓育立即驱车从150公里的乡下迅速返回工作岗位,根据民政部、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及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有关要求,在市内各大媒体发出倡议书,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为打赢这场攻坚战踊跃捐赠。因时值春节长假,仅有一人能正常上班,为保障抗击疫情捐赠接收工作顺利开展,他每天坚持值班值守,确保捐赠热线畅通,做好捐赠款物的跟踪到位,认真做好捐赠资金接收、登记入账和数据统计工作,及时将捐赠接收金额、捐赠用途上报市防控指挥部,及时对外披露捐赠资金接收使用情况,确保捐赠信息公开透明。当时,吉安市慈善总会累计接收抗疫捐赠资金149.77万元、协调捐赠企业向市防控指挥部捐赠物资折价1200余万元,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事慈善工作以来,刘邓育他积极组织各种捐助活动,累计筹募慈善款物1.8亿余元。为发展当地慈善公益事业、提升城市文明、构建和谐吉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