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慈善人物
用博爱之心书写医者忠诚 —— 记河北省衡水市道德模范郜振蕊
2022-03-02 09:36:20    慈善公益报

用博爱之心书写医者忠诚

—— 记河北省衡水市道德模范郜振蕊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尚洛)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从事各行各业,像星星之火,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的名字就叫志愿者。今天我们讲述的是中华志愿者协会会员、全国百佳志愿者、衡水市道德模范郜振蕊的故事。

  自2012年7月从河北联合大学高级护理专业毕业,郜振蕊就一直持续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他志愿服务时间超4200小时,曾被评为中华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国学雷锋先进个人、“河北职工道德先进个人”“河北省第三届优秀志愿者”等。

  每一个“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郜振蕊2012年7月毕业于河北联合大学高级护理专业,在冀州职工医院做一名护士。正如她自己所说:“穿上白大褂、戴上燕尾帽,就有一种责任,要为患者尽心尽力服务。”

  2012年9月,郜振蕊跟随吴殿华院长带领医疗队奔赴保定灾区义诊,在灾区她不顾山区秋雨的冷意,不顾脚下的瓦砾碎砖,运用所学的护理知识,为伤员输液、包扎伤口。饿了就啃口面包,困了就用冷水擦把脸,冷了就咬着牙坚持。义诊持续到第五天时,又传来了云南彝良地震的消息。她又跟随吴殿华医疗救援队一起赶赴灾区。几天来,早上六时起床,晚上十时、十一时才休息。尤其是第三天,他们睡在小汽车里。已年近八旬的吴殿华睡在车后座上,高个子的她只得一直蜷缩着腿。她们则坐在座椅上睡了一晚上。时不时地,还会经历余震。

  郜振蕊坦言,“跟吴老师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灾区群众在艰苦环境下自强不息、顽强自救的精神,以及对救援人员的感恩之情,也深深地感染着人们。再苦再累,也要坚持。”

  从事护理十年,参加过河北涞水县野三坡镇的强降雨洪涝灾害义诊;云南省彝良抗震救灾义诊;四川省雅安芦山抗震救灾义诊;甘肃省定西岷县、漳县抗震义诊;云南鲁甸抗震、奔赴江苏龙卷风灾区救援等八次逆行。在抗震、抗洪和泥石流灾害救灾义诊中,郜振蕊尝到了愧对家人时的“酸”,病人感谢时的“甜”,工作繁忙时的“苦”,被人误解时的“辣”。唯一不变的,是她对护理工作那份执着的爱,用一颗博爱之心书写医者的忠诚。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