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融入社区肌理 精准回应民需 —— 深圳市“美丽工坊——残疾妇女手工艺创业就业支持计划”项目走进社区
2025-11-12 09:26:24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杨奕君)近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新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里,20多位社区女性正凝神屏息,在宁雷和宁鲸蓉两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带领下,用金色细铁丝将纤薄的鱼皮“掐”成立体生动的“胖福”鱼皮浮雕画作,体验非遗作品在指尖绽放的神奇。

  这温暖一幕出自南山区“美丽工坊——残疾妇女手工艺创业就业支持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美丽工坊”项目)。日前,由深圳市民政局主办,深圳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承办的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顺利举办。“美丽工坊”项目作为 2025 年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优质项目,下沉社区基层、走进百姓身边,精准回应民生关切。

从大赛舞台到社区角落

  “美丽工坊”项目由宁鲸蓉发起,非遗鱼皮浮雕画传承人宁雷提供技艺支持,两代人携手将古老的赫哲族鱼皮技艺转化为助力困难群众就业的“金钥匙”。父女两人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浮雕画代表性传承人。在社区手工课上,他们作为主讲和助教向大家传授、示范鱼皮浮雕画的知识和技艺。

  学员们不时举手请教,他们耐心地指导演示。随着金色铁丝与鱼皮 “福” 字的边缘一点点地弯曲、贴合、细细掐压,一幅幅鱼皮浮雕画陆续成型。

  学员吴女士介绍,自己是手工爱好者,此次是通过社区微信群看到活动招募信息报名参加的。过程中,她初步了解了鱼皮浮雕画文化背景和制作,期待未来有更多学习和练习机会,也期待自己的作品能通过公益渠道售出,回馈慈善事业。

  南山区中新街社区社工主管陶振表示,引入“美丽工坊”项目,旨在通过优质的公益慈善资源,为社区困难群众提供“造血式”技能赋能,让公益成效在基层落地生根,切实服务民生福祉。不仅帮助困难群众提升能力、改善生活,更希望激发其内生动力,完成从“受助者”到“价值创造者”的角色转变,共建有温度、有获得感的幸福社区。

“非遗+产业”绘就女性自立画卷

  在2025年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决赛路演上,“美丽工坊”项目以其兼具非遗传承与公益造血的多重特质脱颖而出,凭高分获评五星优质项目。项目建立常态化非遗技能培训体系、与多家企业合作定向输送手工艺人才、搭建“线上电商+线下集市”销售网络等举措,构建“培育+就业+推广”三位一体闭环模式。项目落地3年来,订单营收超700万元,培训学员超过6000人次,已帮助1000余名残疾朋友实现灵活就业。

  宁鲸蓉介绍,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不仅为团队提供了资金支持,项目自入围以来,通过专家辅导、资源链接等长期培育,为项目系统性赋能的同时,通过资源链接和搭建交流平台等,将项目接入更广阔的公益慈善生态圈。

  据了解,今年,除“美丽工坊”项目外,已有12个大赛优质项目在全市29个社区落地或开展活动。像“美丽工坊”这样的公益慈善项目,在大赛的系统化赋能下,不仅运营能力与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更成功跨越服务“最后一公里”,扎根社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常态化公益力量。在项目下沉社区过程中,也吸引越来越多市民以志愿者、支持者等多重身份参与公益,在社区里播撒下慈善文化的种子。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