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景亦兴)日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据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完善“全流程保障”的资助体系,托举起千万学子的求学梦想。从2021年到2024年,全国累计资助学生6.3亿人次,年资助学生约1.5亿人次,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1.2万亿元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教育工作取得的五个新突破。一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取得新突破。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双向发力、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并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已经形成。二是在提供普惠优质教育公共服务上取得新突破。中国已经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孩子们平等接受教育提供了坚强保障。三是在服务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相当于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口总量。四是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基础教育方面,高考综合改革持续落地;高等教育方面,历史性突破了学位授予“唯学位论文”限制,给予高校青年教师长周期稳定支持成为现实,学科专业目录每年更新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清单。五是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上取得新突破。“十四五”以来,持续拓展深化开放合作,目前已经与18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合作关系。
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建设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主要有四个方面成效。一是学前教育有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截至2024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经达到92%。上普惠幼儿园的孩子有3283万人,占比91.6%。二是义务教育整体迈向了优质均衡。截至2024年底,已经有246个区县实现了优质均衡。随迁子女上学问题在“十四五”期间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在公办学校和享受政府补助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比例已经超过97%,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1.2个百分点。三是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四五”期间,中央资金投入1046亿元,扩充了普通高中的办学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总体呈现“一降两增”的良好态势。“一降”,就是56人以上的大班额比例大幅下降;“两增”,就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和教学仪器设备值大幅增长。四是特殊教育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也比一般学校要高,今年提升到7000元。
王嘉毅还表示,学生资助事关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十四五”期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全学段覆盖、全流程保障、全方位育人”的资助体系,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坚实支撑。据统计,从2021年到2024年,全国累计资助学生6.3亿人次,年资助学生约1.5亿人次;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1.2万亿元,其中各级财政累计投入8482亿元,占资助总金额的70%,是学生资助资金的主要来源,年均投入金额较“十三五”期间增长了32%。
“目前,我们国家学生资助已形成了投入上以政府资助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方式上以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对象上以助困为主、奖优为辅,‘奖、助、贷、免、勤、补、减’多元政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王嘉毅说。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