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慈善搭台 科技赋能 —— 专家“云把脉”开出重庆中益乡黄精产业“致富良方”
2025-09-17 02:55:37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王学军 何基刚)为深化渝锡慈善协作,助力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农产品高质量发展,近日,一场跨越千里的“云端会诊”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慈善基金会会议室举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陈正行、张连富、李永富与商学院曹炳汝4位教授应邀出席,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与中益乡种植户“面对面”交流,用农户“听得懂”的语言和“好上手”的案例开展指导,让现代科技“精准滴灌”田间地头。

  会议伊始,中益乡党委书记隆凤祥在线上致辞。他表示,此次两地慈善组织携手搭建平台,邀请江南大学专家为当地特色农产品黄精“问诊开方”,是推动黄精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中益乡作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优质黄精传统产区,正全力将黄精打造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针对中益乡种植户代表提出的“如何通过‘九蒸九晒’古法提升黄精效用”等问题,张连富从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角度作了详尽解答。他引用番茄青汁粉和红参加工等成功案例,深入阐释了蒸晒方式、温度控制、水分含量及多糖降解等关键技术要点,强调科学管控对保障产品功效的重要性。

  对于加工与食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张连富明确表示,作为“药食同源”产品,黄精本身并无禁忌,可安心食用。他指出,“药食同源”的核心正是其安全性与普适性,消费者可放心纳入日常膳食。

  陈正行则聚焦种植环节,强调品质是赢得市场的根本。他建议中益乡严格管控化肥农药使用,推动绿色种植,确保黄精低农残、低重金属、高有效成分,同时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具有辨识度和竞争力的“爆款”。

  曹炳汝从产业规划角度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合理规划产能,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深入市场调研,明确品牌定位与消费者接受度;三是严格检测流程,打造安全优质的终端产品。他还建议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差异化产品,开拓中高端饮料市场。

  李永富补充,黄精产业需以品质和技术为双支撑,同时建立专业营销团队,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内容与模式双驱动打开市场,真正实现产业兴农、品牌强农。

  在2个多小时的交流中,专家们围绕工艺改进、产品研发、品质提升、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等多方面,为中益乡黄精产业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指导。

  无锡市滨湖区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程红在总结中对本次连线活动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今天这场跨越山海的‘云端相聚’,不仅是一次技术的传授,更是一次爱心的接力。慈善没有地域界限,乡村振兴是我们共同的使命。无锡市滨湖区慈善基金会始终坚信,真正的慈善不仅是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通过此次科技赋能、产业帮扶的创新实践,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中益乡将黄精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农户。”

  她进一步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依托江南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力量和无锡的产业优势,围绕黄精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环节,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我们也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这场助力乡村振兴的慈善行动中,共同为中益乡乃至更多地区送去科技的‘春雨’、产业的‘种子’。”

  最后,程红表示,相信在两地慈善组织、专家学者和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下,中益乡的黄精产业必将焕发新的生机,这条金色的产业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成为助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