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赵 鹏 张 静)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婚姻登记处参与新婚辅导、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自助机旁耐心指引、在社区儿童之家深情讲述绘本故事……这些温暖场景中忙碌的身影,来自余杭区仓前街道景腾社区“追光妈妈”志愿服务队。她们曾囿于厨房与家庭,如今已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她力量”。
“追光妈妈”全职妈妈赋能项目起源于2023年,由景腾社区党支部委员、居委会副主任张静发起,以解决全职妈妈面临的技能缺失、社会脱节和自我认同偏低等现实困境。项目开始之初的“1.0阶段”,通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联动模式,为妈妈们提供心理支持、技能提升和实践平台,成功激发全职妈妈的参与热情,帮助她们重建自信与社会连接。
2024年“追光妈妈”全职妈妈赋能项目迈入“2.0阶段”,实现从“社区融入”到“品牌塑造”的跨越升级。“1.0阶段”项目不断为全职妈妈赋能,成功激发群众热情;“2.0阶段”则致力打造可持续、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
在仓前街道社工站及社会组织的专业支持下,“2.0阶段”的“追光妈妈”全职妈妈赋能项目实现了多项重要突破:正式备案成立社区首个全职妈妈社会组织——景腾社区“追光妈妈”志愿服务队,同步建立完善的服务章程与标准;联动浙大一院、余杭区婚姻登记处等单位,开发包括急救操作、婚姻家庭调解在内的8场定制培训,覆盖骨干成员25人;构建“需求对接-岗前培训-服务跟踪”闭环机制,累计开展专业志愿服务8场,服务超1000人次。目前已有5名妈妈在区婚姻登记处成长为长期志愿者,负责婚姻辅导、离婚劝导等专业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团队逐渐形成“帮扶-成长-回馈”的公益反哺机制,许多妈妈实现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角色转变。“以前聊天总绕不开孩子家庭,现在我在婚姻登记处做志愿者,不仅帮助了别人,也找到了自身价值,”汤丽丽说。梁悦也表示:“曾经困于‘妈妈’身份,如今穿上志愿服,我们是社区中被需要、被认可的人。”
仓前街道整合专业机构、公共服务等多维资源,为服务队搭建稳固服务平台。每周二、周三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志愿服务已成为妈妈们传递温暖、实践专业的重要平台。从单社区运作到多社区联动,从全职妈妈到多元女性参与,“追光妈妈”全职妈妈赋能项目持续扩容增能,成为基层治理中一道亮丽风景。
“追光妈妈”全职妈妈赋能项目的成功,印证了杭州在开展基层治理工作中推出“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的生命力与可复制性。该项目从特定群体需求出发,通过系统培育和持续迭代,已成长为杭州持续开展社区治理的创新样本。未来,项目还将持续拓展服务领域,逐步覆盖养老、儿童友好建设等更多场景,让“追光”力量照亮更多人群,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女性力量。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