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务总队二十载深耕公益 凝聚7万余名注册志愿者打造城市温暖名片
2025-09-01 22:26:33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陈铭洋)二十载公益路,从起步阶段的摸索前行,成长为如今具备完整体系的成熟模式,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务总队始终是连接社会爱心与民生需求的“桥梁”。从组织搭建到队伍壮大,这支队伍用规范与坚守,筑牢了上海慈善志愿服务的根基。

搭建慈善志愿核心体系

  在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上海市民政局及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的关心指导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于2005年成立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务总队,正式开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志愿服务的征程。

  20年来,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务总队依托层级清晰、管理规范的组织体系稳步成长,逐步成为连接社会爱心与民生需求的重要枢纽。队伍规模持续壮大,现有志愿者支队170余支,注册志愿者超74000 人,人员结构多元、覆盖领域广泛;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先后制定《慈善义工服务办法》《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慈善义工团队工作指引》等系列规章,早期搭建专属慈善义工网站用于信息发布、队伍管理和服务记录,后主动融入“上海志愿者网”一体化管理,实现服务流程标准化、信息管理高效化;服务网络日益健全,在专业领域组建医务大队、文艺大队、高校联队等特色队伍,精准对接多元公益需求,同时依托市慈善基金会及16个区代表处,组建区级义工大队,并向街镇、社区延伸设立服务分队,形成“总队—区级义工大队—街镇社区分队”紧密联动的三级服务体系。

四大领域传递慈善温度

  20年间,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务总队聚焦“安老、扶幼、助学、济困”核心领域,以专业服务打造多个深入人心的慈善志愿服务品牌,让温暖遍布城市角落。

  医疗帮扶领域,医务大队牵头开展“百名专家大型慈善义诊”,汇聚沪上23家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为困难群众免费提供诊疗咨询、健康指导等服务。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保志军表示,自总队成立之初,华东医院便作为牵头单位参与医务义工大队组建,始终致力于让顶尖医疗资源走进基层,该项目已成为百姓信赖的“健康守护者”品牌。

  文化关怀领域,文艺大队持续推进“温暖送三岛”活动,将昆剧、戏曲等特色文艺演出送到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居民“家门口”;“天使知音沙龙”“笑口常开艺术团”等项目则以艺术为桥梁,为孤独症儿童打开心灵窗口,为孤寡老人驱散孤独。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谷好好回忆,曾在闵行区莘欣看护点的简陋场地演出,尽管没有华美舞台,但孩子们纯真的笑声与热烈的掌声,让团队深刻体会到“艺术照亮公益角落”的价值。

  校园慈善领域,高校联队运营的“慈善爱心屋”,成为慈善育人与困难帮扶相结合的典范。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健介绍,该校2005年成立全国首家高校慈善爱心屋,如今已形成“校内—社区—企业—基金会”四位一体物资募集模式,累计为8万余人次学生提供价值超1800万元的爱心物资,同时带动2万余名学子投身公益,让慈善精神在校园深深扎根。

  社区服务领域,全市16个区级义工大队扎根基层,围绕居民急难愁盼需求,广泛开展“同在蓝天下”“天使陪伴”“慈善驿站”等活动,涵盖助老送餐、居家照料、儿童关爱、困难家庭帮扶等内容,成为参与社区治理、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力量,让慈善服务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以传承创新续写公益新篇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钟燕群表示,站在20年新起点,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务总队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慈善事业、志愿服务事业的部署要求,在价值引领上强化方向、在组织建设上夯实基础、在品牌打造上提质增效、在文化培育上营造氛围,以“传承”汲取过往经验力量,以“创新”激发服务活力,让慈善志愿服务成为传递党的关怀、凝聚社会爱心、服务民生需求的重要载体,为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贡献更多公益力量。

  据悉,上海慈善志愿者服务总队每两年举办一届优秀慈善志愿者选树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九届,累计表彰357个优秀志愿者集体、342 位优秀志愿者个人、181 位优秀志愿者组织者,这些身边的公益榜样,持续擦亮上海“公益之城”的闪亮名片。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