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席 玉)“妈妈,我终于知道银行是做什么的啦!”参与活动的孩子眼里闪着光,拉着家长分享兴奋。
近日,中国民生银行重庆分行盘龙新城支行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户 —— “小小银行家”公益课堂关爱卡帮扶儿童。重庆市慈善联合总会、重庆市九龙坡区慈善会联合民生银行盘龙新城支行运用关爱平台的数字关爱卡功能,发起了这场创新企业服务类捐赠帮扶活动,将儿童金融启蒙研学课程制成一张张关爱卡,精准发放给社区困境儿童。
金融启蒙:
为孩子搭建认知桥梁
不同于传统公益的物资帮扶,此次活动将儿童金融启蒙研学课程“装进”数字关爱卡,通过微信生态的实名认证体系,精准发放至困境儿童手中。当孩子们走进银行大厅,银行员工既是课程讲师也是志愿者:从功能区域导览到自动取款机操作安全讲解,“存款需耐心积累”的理念随着实景教学深植心间;财商启蒙课上,理财经理用“旅行计划”“技能学习”等成长目标为引,引导孩子建立“规划—积累—实现”的思维链条,让储蓄不再是抽象概念。活动尾声,印着成长祝福的存钱罐被送到每个孩子手中,实物载体让“储蓄习惯”有了可触摸的温度。
“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孩子们数着存钱罐硬币的小手上,那笑容里是好奇、互动和求知。”一位志愿者记录下这一幕。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参观,而是由捐赠企业通过数字关爱卡搭建的“认知桥梁”,在互动游戏中理解“财富需要规划”“认知改变未来”的种子已悄然在儿童心中发芽。
数字公益:
给未来带来更多可能
“以前人工核对受助信息要打几十通电话,现在关爱卡系统一键完成身份核验和资源匹配。”九龙坡区慈善会工作人员感慨道。依托腾讯“微信实名+身份认证”的数字化模式,公益资源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精准对接:孩子们在家附近的银行就能体验定制课程,机构省去繁琐审核流程,捐赠方的爱心通过数字工具直达需求端。这种“当天领卡、当天体验”的高效模式,正是关爱平台打破传统公益壁垒的创新实践。
企业员工志愿者更以“参与者”而非“施予者”的身份融入活动:用儿童化的语言拆解金融知识,蹲下身陪孩子观察钞票水印,在互动游戏中践行“商业向善”的理念。“不是居高临下的给予,而是带他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正如一位理财经理所说,当公益从“物质输送”转向“能力培育”,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用双手创造未来”的底气。
对困境儿童而言,物资帮扶是生存的基石,而认知启蒙才是打破命运循环的钥匙。这场“金融启蒙之旅”,正是用数字关爱卡回答着一个命题:如何让公益不仅解决“一时之需”,更能点燃“一生之光”。
而这仅仅是开始——未来,更多依托数字关爱卡的教育、技能类公益服务将陆续上线,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字化公益的滋养中,看见属于自己的更多可能。公益机构与爱心企业携手,让“小小银行家”的故事成为关爱平台公益创新的注脚。当善意与科技共振,会让善意生长更多可能。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