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念好“引培联活”四字经 —— 巴中市巴州区巾字村省级慈善村创建的破题之道
2025-06-23 10:03:53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王学军 王诸德)去年以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以试点省级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项目为契机,通过引聚社会资源、培育慈善力量、联动多元主体、激活乡村善治等方式将慈善暖流注入民生肌理,在探索乡村善治机制中,勾勒出慈善与民生、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鲜活图景。

“引”进活水

汇聚慈善发展新动能

  人才与资源是关键。巾字村引入多方“活水”:吸引省、市、县13名科技特派员,打造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中药材科普园,开展200余人次种植技术培训,提升农作物产量品质,增加村民收入;高校师生定期开展文化教育、农业科普等志愿服务;引入2名“巴山优才”优秀青年及社工领军人才服务乡村。

  专业机构提供支撑。巴州区青创社工服务中心入驻,协助制定慈善规划、设计项目。在“慈善+儿童陪伴”中,社工组织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活动,还培训志愿者提升服务能力。

  对接市区3家慈善组织引入资源经验。一家慈善组织捐赠物资改善养老设施,助力“慈善+互助养老”;另一家在项目策划管理上给予指导。

“培”育根基

夯实慈善发展内生力

  乡村慈善基金提供保障。巾字村在巴中市慈善总会建立起乡村慈善基金,用于“银发餐桌”等项目,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免费或低价的营养午餐,解决部分老人的用餐难题。到目前,慈善基金已累计投入10万余元,惠及100余名老人。

  人才培育是核心。培育32名互助养老服务助老员,活跃在巾字村各个角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监测、精神慰藉等服务。同时培育“爱心帮扶小组”“文化志愿服务队”2支慈善微组织,发挥帮扶及文化活动服务等作用。

  开展“慈善之星”“爱心企业”评选活动,树立榜样,弘扬慈善精神,营造人人向善的良好氛围,从而进一步激发和调动村民及企业的参与热情。

“联”动资源

构建慈善发展共同体

  “五社联动”激活崇善氛围。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和慈善资源协作,参与巾字村慈善服务。举行首届新春联欢会,社会组织提供物资、义演、义诊、写春联等,社工组织居民,志愿者摸排需求,慈善资源补充资金,完成联欢任务。

  数字化募捐突破。在“巴州慈善”平台开通村慈善专属端口,设立“巾字·记忆”展牌14处,展示“马上爱老”“马上慈善”筹款二维码24个,上线“银发餐桌认养”“儿童成长包”等线上捐赠项目。数字化募捐模式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方便更多人参与巾字村慈善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募集资金5.7万元,其中本村村民参与捐赠57人次。

“活”化效能

激发慈善发展新活力

  激活本土资源带活经济。依托农业产业园区和新居建设,将慈善融入旅游,建设文化展示区、开发养老服务综合体、打造慈善主题线路,2024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集体经济规模进一步提升。

  慈善支持产业升级。用慈善资金开展技术培训、品牌打造,引进加工设备开发产品,通过“慈善超市”销售,拓宽渠道,吸引人才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巾字村念好“四字经”,创新乡村慈善机制,走出特色创建路。从引入到培育,从联动到激活,慈善蓬勃发展,民生持续改善,乡村振兴步伐坚实。其创新实践带来机遇,为其他乡村提供经验,推动乡村慈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