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曾宪斌)西藏,这片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净土,既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屏障。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慈善总会与中国建设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以下简称建行西藏分行)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扣“守护雪域高原生态底色”目标,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整合资源优势,共同推进高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为雪域高原增添了一抹生机勃勃的绿色。
在西藏生态保护实践中,建行西藏分行充分发挥国有大行金融优势,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生态建设全链条。自2022年起,该行承接拉萨市白定东2-1号片区绿化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超3000万元,种植各类苗木32万余株,种植覆盖率和成活率均达90%以上,并发放专项贷款6.46亿元支持南北山绿化工程。通过“绿色信贷+生态项目”模式,建行西藏分行不仅为高原植被恢复提供了资金保障,还创新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生态修复工程进行实时监测与科学管理,显著提升了苗木成活率。
高原生态保护离不开全民参与。西藏自治区慈善总会则依托社会组织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西藏自治区慈善总会与建行西藏分行联合发起的“遇‘建’南北山·‘数’植生态林”公益项目,通过“企业出资+社会参与”机制,吸引高校学生、社区居民等群体投身植树行动。在近日的公益植树活动中,来自建行总行数据管理部、上海大数据智慧中心及西藏大学的志愿者们挥锹铲土、修枝剪杈,共同栽种400余株树苗。
西藏大学学生史雅琴表示:“参加植树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劳动,更激发了我们青年一代绿色生态环保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活动还通过“心愿卡”形式,引导参与者许下环保承诺。许多志愿者写下“请爱护我”“让世界多点绿”等寄语,将个人行动与高原生态愿景紧密结合。此外,双方还联合媒体开展生态保护宣传,通过报道典型案例、普及科学种树知识,提升公众参与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在守护高原生态的同时,西藏自治区慈善总会与建行西藏分行还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通过南北山绿化工程,项目区域形成规模化生态林,不仅改善了高原局地生态环境,还为周边牧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据统计,该工程现已带动当地劳务用工8000余人次参与育苗、养护等工作,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乡村振兴效益共赢。
西藏自治区慈善总会与建行西藏分行的合作,是国有企业与社会组织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双方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续增厚西藏的“绿色家底”。未来,随着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雪域高原必将以更盎然的绿意,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