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积分制” 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2025-05-26 06:38:03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张迎迎)近年来,“积分制”作为基层治理的创新工具,在全国多地乡村焕发出强劲活力。通过将村民行为量化赋分、兑换奖励,积分制不仅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积分制助力人居环境整治

  “我把宅前屋后的卫生打扫好,不仅自己过得舒坦,还能获积分用来兑换奖品。”“扫扫马路、捡捡垃圾就能有积分,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自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推广积分制以来,积分制不仅加强了村民的自我管理,也推动了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

  “去年台风过后,白鹤镇曙光村不少房屋受损。村里两户村民原本矛盾较深,在积分制的激励下,共同对倒塌在两户房屋中间的一棵大树进行搬移,合力将受损房屋进行修缮,两家人的关系因此发生了质的变化。”白鹤镇村民衣先生感慨道,村民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村容村貌得到改善,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如今,村民们不仅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还主动投身志愿服务,只为在季度积分公示中名列前茅。如今,白鹤镇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从乡村治理的“局外人”变成了“当家人”。

  在江苏省,丹阳市界牌镇实施人居环境“积分制”考核机制,以村民联动自治为出发点,通过“小积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大热情”,全力打造人人参与、和美宜居的美丽乡村环境。在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浛洸镇张陂村积极探索创新,推行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让乡村旧貌换新颜,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积分激发助老服务动能

  在山东省成武县苟村集镇,美德信用积分卡正悄然改变着乡村治理生态。该镇通过将文明实践量化,走出一条“积分可兑换、德治有温度”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美德信用积分不仅激活了“老有所为”的热情,更让中青年群体成为乡村治理的生力军。大曹庄村将积分激励与志愿服务精准对接,500多名村民积极参与,为27户孤寡老人清理庭院、整理内务,用积分完成了110多件暖心善举。

  如今,成武县苟村集镇26个行政村已实现积分制管理全覆盖,累计带动6000多人次投身基层治理。从大曹庄的“小积分”到苟村集镇的“大网格”,再延伸至成武县全域推行的“美德信用+”模式,这场以德治为纽带、以群众为主角的治理变革,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在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版书镇江坑村实施了“互助式养老+志愿服务”的新模式,通过服务换取积分,用积分兑换商品,形成了人人互帮互助的模式。在福建省,闽侯县民政局委托县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在今年3月以火炬村为试点,启动“邻里守望·互助养老”项目,让低龄老人帮助年龄更长的老人,并将服务时长转化成相应的积分,凭借积分可换取粮、油、面等生活物资及兑换公司提供的剪发、打扫卫生等上门助老服务。

  “积分制”以“小支点”撬动乡村治理的“大变革”。它不仅是环境整治的工具,更成为培育文明乡风、激发自治活力的催化剂。随着各地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一模式有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具普适性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