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订单种植助增收 鲜香果蔬送温暖
2025-04-28 10:18:37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张迎迎)订单式蔬菜种植不仅让农户增收,还带动了周边劳动力就业;产销对接助力本地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近年来,各地通过订单农业不仅鼓了村民腰包,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 ,还为居民幸福生活“升温加码”,更激活了乡村发展动能。

订单种植 助村民增收

  “销路不愁、价格稳,订单种植就是好!”菜农李大哥的笑脸,映照着村里的致富新图景。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鲤溪镇大观堡村以订单式蔬菜种植为抓手,搭建“产供销”直连通道,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蹚出一条稳收增收的新路子。

  如今,村里订单种植面积超千亩,红皮萝卜、辣椒、茄子、白菜等十余个品种成了“抢手货”,这些蔬菜凭借优良的品质,不仅畅销湖南、广西等地,还远销至粤港澳大湾区。“采取订单式销售,不愁卖不掉。路通了、水足了,规模扩大收入自然涨。”村支书算起增收账。村里同步推进技术升级,推广绿色防控、测土施肥等技术,实现从“看天吃饭”到“科技种菜”的转变。同时,村里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建灌溉渠、机耕道,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在山东省,近年来随着菏泽市郓城县“惠民菜篮子”工程的推进,司店社区党总支抓住机遇,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民主决策程序,集体投资1500万元建设富民农贸市场。

  “40多亩地全种黄瓜和西红柿,清晨摘的菜及时送达市场,下午钱就到账。”郓城县唐塔街道菜农庞保印算着账,笑得合不拢嘴。像他这样的种植户,周边还有上千户依托市场实现了“订单种植”。

  据悉,通过土地租赁加利润分红的模式,司店社区每年1600余名群众每人可得1000元分红,80岁以上老人再加500元。“每年社区发放的福利就值500元,孩子上大学还领了2000元助学金。”群众李钦峰满意地说。每年社区从市场收益中拿出300万元发放分红及福利,下一步计划为全体居民缴纳合作医疗。

产销对接 让利于民

  清晨6点,一辆满载新鲜果蔬的厢式货车,准时停在北京市海淀区宝山社区绿谷雅园小区北广场。西红柿、黄瓜、绿叶菜等数十种时令蔬菜刚摆上货架,居民们便纷纷围拢挑选。

  “以前下班晚,菜市场早关门了。”“外卖买菜总不如自己挑选放心。”居民的日常困扰,成为社区推出“蔬菜直通车”延时服务的动力。为解决上班族的买菜难题,宝山社区党委与供应商协商,将直通车运营时间从半天延长至晚上8点。供应商负责人表示:“我们调整了物流计划,确保叶菜等品类供应充足,让晚归的居民也能买到新鲜菜。”

  目前,“蔬菜直通车”每次供应蔬果等商品超30种,全部基地直供,并坚持“当日清零”原则。“现在下班也能买菜,太贴心了!”上班族张女士边付款边点赞。

  黑龙江省同江市向阳镇新兴村蔬菜大棚每日清晨采摘的新鲜蔬菜,都会准时配送到繁荣街道长发社区的惠民小铺。这些从田间直达社区的蔬菜,不仅新鲜水灵,而且价格亲民实惠,一上架就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前来选购。

  市民梁吉辉说:“以前买纯绿色蔬菜特别不方便,现在在社区,我们的家门口就能买到了,能方便大家选购。”

  据悉,同江市这一模式不仅让农村的优质农产品快速进入城市市场,缩短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还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下一步,同江市将进一步加大对这一模式的支持力度,扩大覆盖面,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各地通过政策引导、产业融合,进一步打通产销堵点、强化质量监管,让“菜篮子”工程成为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长效支撑,既保障了民生需求,又激活了乡村经济。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