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袁钰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老年助餐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发展老年助餐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日前,民政部召开居家社区养老暨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座谈会。随即,各地积极展开社区养老服务相关工作讨论,对老年助餐服务开展推出一系列措施。
“小饭碗”承载“大民生”。根据民政部座谈会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关爱服务老年人、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重要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培育有效服务模式,强化服务人才支撑,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推动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居家或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加精准、便捷、可及、专业的养老服务。
在重庆,近日召开了深入推进“渝悦养老”行动暨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改革启动会。据悉,重庆已启动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改革,确保到2026年,一刻钟城市老年助餐服务圈基本形成,农村助餐服务范围持续扩大。自去年7月以来,重庆市各区县积极探索多元化老年食堂运营模式,因地制宜建设社区、小区、机构、助餐、赶集等多元化老年食堂1578家,85%以上已达到盈亏平衡。重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改革中,重庆将探索供需适配机制,综合利用现有服务资源、设施场地、物流网络、信息平台等条件,重点在老年人聚集区、交通便利区等进行布点,循序渐进扩大老年助餐服务供给。同时,优化成本分担机制,从建设运营补贴、设施场地使用、税费优惠减免、人力资源保障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有条件的区县可给予老年食堂运营补助或综合奖补。在老年食堂满足用餐需求之余,可促进餐饮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社区居家“一站式”养老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增加其他收入反哺助餐服务。同时,探索结对搭伙、邻里互助等互助食堂模式,引导社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
在青海,省民政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11家部门印发《青海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设施建设、多元参与、服务质量、补贴支持、综合监管等五方面提出16条具体举措,着力推动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让广大老年人享受到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优质就餐服务。《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年底,城市街道助餐服务全覆盖,80%的城市社区开展助餐服务,农村牧区乡镇、村老年助餐服务扩面增量实现新的突破。到2026年年底,全省城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农村牧区乡镇、村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多元供给格局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巩固,老年人就餐便利度、满意度明显提升。《实施方案》明确,扩大老年助餐服务供给,优化老年助餐服务供给方式,提升老年助餐服务供给质量,促进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加强老年助餐服务监管。
日前,经江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江苏省“舒心助餐”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在“苏适养老”品牌框架下打造“舒心助餐”子品牌。为实现助餐设施合理布局,此次方案指导各地综合考虑辖区老年人口规模、助餐服务需求、服务半径、服务安全等因素,通过依托现有资源改建一批、支持社会力量拓展一批、因地制宜适当新建一批等方式,优化助餐功能布局。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负责人介绍,“舒心助餐”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用3年时间推动全省老年助餐服务扩面增效:到2024年底,全省范围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老年助餐服务政策全覆盖,并进一步向城乡社区延伸服务;到2025年底,全省范围有效服务、有效运营的各类老年助餐点达到1万个左右;到2026年底,打造一批城乡老年助餐服务示范点和优质服务品牌,老年人就餐便利度、满意度明显提升。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