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受监管层进一步关注—— 公益慈善基金长期投资资产配置需求不断增强
2024-04-04 01:47:10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袁钰涵 卓 泳)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长期资金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公益慈善基金首次作为股权创投基金的长期资金被监管层提出。虽然目前公益慈善基金只是一级市场中较为小众的资金来源,但此次会议后,或将引发业内的进一步思考和更加积极的探索。

  公益慈善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的合法社会组织。《2023中国基金会资产保值增值投资管理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国内已注册基金会数量达到9620家,其中非公募基金会占比达71%,公募基金会占29%。从总资产来看,基金会净资产规模在2021年达到了2402.25亿元的规模。另有数据显示,资产规模在10亿—20亿元之间的有21家,大于20亿元的有12家,主要为大学基金会,以及个别家族基金会。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华慈善总会资产总额约为25.3亿元,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总资产约为20亿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总资产约为9.8亿元,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总资产约为2.3亿元,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总资产为3.5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会行业已逐渐意识到资产增值保值的必要性,投资意识逐渐提高。公益慈善基金通过合法、安全、有效投资活动实现保值增值,不仅关系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力量。据悉,2021年120家抽样基金会累计投资余额为735亿元,其中84家有投资行为,占比高达70%。

  此前主流基金会在股权投资中的资金配置较少,部分头部公益慈善基金会也多以短期的债权投资为主。当下,公益慈善资金的资产配置需求正在不断增强,尤其需要获得更加长期、多元的资金来源。

  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公益事业的开支不得低于上年总收入的70%。因此,公益慈善基金会要确保年度慈善活动支出和捐赠财产及时足额拨付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投资活动。此外,对于慈善公益基金使用的监管愈加严格,全社会对慈善公益基金的每一笔资金使用透明度要求更高,慈善公益组织的每一笔项目资金使用过程都会经过严格审计,投资理财部分更不例外。

  为了进一步促进公益慈善基金通过合法、安全、有效投资活动实现保值增值,有专家建议,在合规前提下,需要更加优化慈善公益资金使用流程,并通过制度完善,对影响力投资和一二级市场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的参与主体,落实慈善资产以及股权投资的税收优惠制度,进而吸引和留住大额慈善资产。此外,慈善资产管理是风险性很高的专业工作,提高慈善组织关于股权投资的专业能力,以合理有效的人力制度推动专业人才加入慈善事业,也是金融行业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和拓展新市场的机会。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