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赵珊霄 赵 曦)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兜牢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网、编织关爱服务网、构建儿童福利机构服务新体系等方式,多措并举护航困境儿童茁壮成长。据统计,截至目前,自治区已经将1741名孤儿和514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将7436名农村留守儿童和11.82万名困境儿童纳入关爱服务范围。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设定目标、明确任务,对提升行动作出具体安排。同时,将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纳入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和“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困境儿童关爱帮扶行动,着力提升机构精细化服务水平。
为了确保急危重症孤残儿童及时得到救治,自治区民政厅还联合自治区卫健委印发《关于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自治区级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的通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等9家医疗机构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急危重症医疗救治“绿色通道”。
自治区民政厅协调残联将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10家儿童福利院纳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全区儿童福利机构纳入定点服务机构比例达到83.3%。
目前,在包头市等地,儿童福利院对社区残疾儿童开展筛查、评估、康复等服务,实现从服务院内儿童向服务社区残疾儿童的拓展。赤峰市儿童福利院儿童康复中心面向社会收治脑瘫、自闭症、智力低下患儿,2023年实际占用床日数7483日,治疗有效率达100%,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儿童提供康复服务。
为了让更多福利院的孩子健康成长,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儿童福利机构“大家庭”突出“定向养育”,按照儿童年龄、性别等进行分区养护,同时设立“模拟家庭”,突出“小家庭”情感关爱。所谓“模拟家庭”,即由一对真实夫妻和孤弃儿童共同组成,为孩子们创造出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自治区民政厅儿童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我们指导各盟市儿童福利机构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名孤弃儿童生活在32个‘模拟家庭’,感受着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在普及教育方面,全区各儿童福利机构通过设立特殊教育机构、设置特教班、与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实现全区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全覆盖。为提升孤残儿童知识技能水平,各地儿童福利机构的教师们因材施教,通过观察法、模拟法、实验法等方式引导孩子们学习知识,以小组形式带领孩子参与教学活动,让有较好学习习惯的轻中度残疾学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一定的文化知识。
据介绍,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12个儿童福利机构中共设有特教班2个、特殊幼儿园3个、特殊教育中心1个、特殊教育学校1家,全区276名机构孤残儿童接受特殊教育,59名孤残儿童接受着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融合教育。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孤残儿童服务工作,全力推进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加强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探索特殊教育与康复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着力提升孤残儿童生活质量,帮助更多的孤残儿童走入社会、回归家庭。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