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齐心共助 童享未来 内蒙古自治区“娜荷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示范项目成果显著
2024-04-01 10:41:00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陈铭洋)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娜荷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娜荷芽”项目)在8个旗县区落地实施,重点聚焦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通过创新关爱服务措施,多方链接关爱服务资源,提供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精准化、专业化关爱帮扶,切实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乌兰察布市,2023年,该市小城大爱志愿者协会承接“娜荷芽”项目,为因父母离世、离异或离家出走等原因面临困境的儿童提供帮扶,帮助他们正常完成学业。项目实施以来,协会选定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的多个乡镇,组织社工提供专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家长的监护能力和水平。项目工作人员先后深入社区、嘎查村、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7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教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和孩子沟通,实现共同成长进步,受益人数达85人。

  为了进一步精准对接需求,小城大爱志愿者协会为12名困境儿童招募“代理妈妈”。这些“代理妈妈”多为嘎查村委会的儿童主任或爱心志愿者,她们定期前往孩子家中,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协会为6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链接上海爱心企业,每月为他们提供500元生活费。此外,在协会的指导推动下,43名留守儿童监护人和受委托照护人签订了《留守儿童委托照护确认书》,同时引导支持外出务工父母通过电话、视频、微信语音等方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的亲情沟通,给予亲情关爱,加强亲子陪伴。

  “过年我也有新衣服穿啦,还有新帽子、新围巾,和我最喜欢的绘画本和画笔。”今年1月11日,8岁的晓萌的生活迎来了一缕温暖之光 —— 包头市助老扶弱爱心中心送来的“壹基金”温暖包。打开温暖包的瞬间,晓萌眼中闪烁着惊喜和感激的泪花。

  晓萌的家庭并不寻常,其父亲肢体二级残疾,母亲智力一级残疾,奶奶因意外目前只能卧床休养。2023年“娜荷芽”项目启动后,作为承接项目社工机构,包头市助老扶弱爱心中心通过主动发现机制,了解到晓萌的困境,决定通过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她。

  据悉,通过“娜荷芽”项目,包头市助老扶弱爱心中心累计开展个案32节、小组23次,组织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活动58场次,链接包头师范学院心理学专家开展心理关爱活动37场次,撬动社会慈善资源(含资金、物资)价值18万元。

  针对不同儿童进行个性化疏导、提供心理专业服务是“娜荷芽”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哲哲(化名)是阿拉善盟某学校的一名学生,因家庭变故,和外婆两人相依为命,家中废旧物品堆积如山,孩子每日生活在脏乱的环境中,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和自卑。社工们经常和他沟通、聊天、拉家常,用专业的心理辅导方式慢慢地打开他的心扉,帮助他更好地融入学校。

  据悉,针对困境未成年人心理脆弱及精神生活缺乏等问题,项目开展了曼陀罗绘画、心理沙盘、艺术疗愈等活动,共计6个小组、38节课时,服务432个困境儿童。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处理和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情绪管理和心理调适能力。举办“七彩假期”课业特色课堂共计2期30天,包含课业辅导、绘画、舞蹈、音乐等课程,受益儿童达到839人次,帮助解决相关家庭监护教育能力弱等问题。

  在呼伦贝尔市,为满足辖区内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课业辅导需求,给予课业辅导支持,该市现代社会心理研究院联合呼伦贝尔学院青苗驿站爱心家教部,开展“点对点,助成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学业辅导活动,招募3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向60余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学业帮扶。据了解,“娜荷芽”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组织开展学业帮扶、防溺水宣传、家庭教育讲座、爱心助学等活动32场。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困境儿童的生活、学业和社交生活,增强了他们的关爱帮扶力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