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霍 芮)日前,山西省吕梁市“学雷锋小贾爱心接力团”获得第一届“山西慈善奖”中“慈善行为楷模”奖。其发起人贾峰耀是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人武部政治工作科科长、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山西省军区第十一次、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吕梁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山西省学雷锋英模巡讲团成员、共青团文水县委兼职副书记、文水县武部派驻永乐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并荣立三等功一次。他还曾荣获中宣部“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时,他也是“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楷模人物”“爱心中国十大公益道德模范”。
作为“学雷锋小贾爱心接力团”发起人,贾峰耀带动300名志愿者一起学雷锋做好事,他的爱心团获评“全国学雷锋示范基地”“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
学雷锋精神 做“时代雷锋”
25年来,贾峰耀一直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在突发火灾中,他只身冲入火海,一口气扛出6个发烫的氧气瓶;为了夺回被抢的皮包,他勇追歹徒;他曾爬上30米高的铁架,解救下轻生妇女;他资助困难学生126人,帮助困难群众500人次,参与救死扶伤36次,参加地方抢险救灾38次;他还在《人民日报》社、山西大学等地宣讲雷锋事迹80余场,听众累计达5万人。
谈起“学雷锋做好事”的初衷,贾峰耀说,他的举动源于自己身为老党员、老民兵连长的父亲,受到了他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言传身教的影响。
贾峰耀的第一次见义勇为是在2004年5月11日。他突闻邻近的文水县针织厂车间着火,在查问情况后,冒着屋里有氧气瓶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冲进火场,一口气扛出6个发烫的氧气瓶。
凝聚雷锋心 组建爱心团
贾峰耀在2012年组建了“学雷锋小贾爱心接力团”,接力团于2015年在文水县民政局正式注册。2013年吕梁军分区政治部、吕梁文明办、中共文水县委联合发文,号召全社会向雷锋式志愿者贾峰耀学习,并在《学习强国》上刊登他的好人好事。2018年,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走进“学雷锋小贾爱心接力团”,欣然题字:“把好事办好”。
在文水县人武部驻永乐村帮扶期间,贾峰耀是“比亲人还亲”的特殊村民,村民的大事小事他都倾力相助;他关爱老兵,一次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他们,成为家喻户晓的“雷锋小贾”。
贾峰耀还把自家创办成红色文化精神家园,在他的感召和影响下,团队成员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固定的500多人,其中有农民、有医生、有企业负责人、有外卖小哥、有大学生……大家来自各行各业,但是他们都奔向同一个目标——学雷锋做好事。他们的爱心事迹被文水县档案馆永久收藏。
爱心团里有一位50多岁的大姐郭建娥,她患了癌症,常常不顾身体的疼痛跟着团队奔赴一线去救援。贾峰耀和爱心团兄弟姐妹们为郭大姐筹款看病,后来,郭大姐因为病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逢年过节,贾峰耀都会和队员去大姐家里看望家人。
代代续相传 精神永流传
最让贾峰耀欣慰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下一代”加入他的团队。爱心团员段瑞玉的孙子8岁,在爱心团组织的活动中也去帮忙。
团员梁斌的儿子在日记中写道:“我跟着爸爸去乡村给困难群众发放慰问物资,把物资送到爷爷奶奶家后,看见他们高兴极了,我也好开心。”
贾峰耀的儿子在一篇题目为“我的党员爸爸”的作文里写道:“我的党员爸爸就是‘忙’爸爸。电话一响,就代表他要去帮助别人了。看到那么多人得到他的帮助后露出开心的笑容,我很骄傲自豪。对我来说,虽然他是一个‘忙’爸爸,但我深知他品质高尚,希望我长大以后也能成为像爸爸那样的人。”
“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培养下一代,让他们牢记并践行吕梁精神、雷锋精神、刘胡兰精神,让这些宝贵的精神一代代赓续相传。”贾峰耀坚定并动情地说。
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先人后己,无私奉献,是贾峰耀一生不变的追求。他和爱心团志愿者把百姓装在心中,用一桩桩一件件小事实事,汇聚起他们大爱无涯的人生。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贾峰耀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常怀感恩之心,常抱为民之志,用心用情用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模范性。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