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护卫“祖国未来” 儿童关爱进一步被强化
2024-03-25 10:24:51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袁钰涵)今年初,“2024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强调,针对流动和留守儿童,要组织实施有关专项行动,落实好摸底排查、建立台账、关爱帮扶等重点任务,强化对流动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近期,各地聚焦推进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工作。

政策性保障先行

  据公开资料显示,近期已有多省陆续公布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具体实施方案。

  天津市民政局等15个部门日前印发的《天津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精神素养明显提升,监护体系更加健全,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得到更加充分、更加有效的保障。该方案明确了五项重点任务,分别为实施精神素养提升行动、实施监护提质行动、实施精准帮扶行动、实施安全防护行动、实施固本强基行动。

  江苏省民政厅等16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江苏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护、成长、发展三大需求,实施精准帮扶、监护提质、安全防护、心力滋养、固本强基等“五大工程”。实施方案细化了17项具体举措和63条任务清单,明确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形成全社会关爱服务留守困境儿童的合力。

  东三省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黑龙江省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通过数字赋能,主动发现需要帮助的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精准实施一人一策、量身定制关爱帮扶方案。《吉林省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则要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链接各类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围绕儿童需求有针对性设计有关活动和项目。

  此外,青海省则出台了《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湖南省、安徽省等也相继出台相关方案。

关爱活动落实到位

  近日,山东省慈善总会召开儿童服务类慈善项目座谈会,全省7市11个儿童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出席。会上,各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各自机构的儿童服务类项目实施情况,就如何更好开展儿童服务、提高儿童项目服务成效、建立健全项目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从推动行业认知转变、增加行业调研数据分享、提升儿童项目宣传推广力度等方面提出很多好的建议。

  为更好促进困境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近日,上海市民政局、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市妇联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本市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有效关爱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资源供给、建立转介和跟进帮扶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和机构建设等6个方面15项重点任务。

  在贵州省,近日,黔西南州“幸福护航 聚爱前行”2024关爱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留守儿童活动在兴义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启动。该活动由黔西南州妇联主办。“我们将充分利用每个周末时间,组织5名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对留守儿童开展作业辅导、趣味手工、心理辅导、书香阅读、家长讲座等关心关爱活动。”黔西南州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青海省,近日,省民政厅、教育厅、卫生健康委、团省委、妇联五部门联合,进一步健全完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关爱服务对象范围向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拓展,更好促进困境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据悉,该省各级学校将为有需求的困境儿童选配有爱心有经验的心理教师或思政课教师作为成长导师,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结为互助伙伴。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通过引入专业社会力量等方法途径,针对机构内儿童身心健康特点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甘肃省,2023年11月下旬至2024年2月,省妇联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爱暖童心”困境儿童心理关爱百日示范活动,组织家庭教育师资队伍、爱心妈妈和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村、社区、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一对一、一对多开展了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关爱活动近1万场次,受益儿童1.5万人次。据悉,此次活动包括“心理关爱育童心”“志愿服务伴童心”“关爱活动暖童心”“安全教育护童心”等方面。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