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两会代表委员: 将科学技术融入更多助残场景
2024-03-13 10:16:3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杨奕君)为了给广大残疾人提供更为精准的帮扶,让他们得到积极的救治和及时的帮助,进一步融入社会,从容面对未来生活,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广大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14年前,老杨因一场车祸导致颈椎处脊髓完全性损伤,进而瘫痪。2023年10月,老杨的颅骨被凿出一个孔洞,植入了两枚1分钱大小的脑机接口处理器、含有8个接触点的电极。由此,老杨的脑电信号被机器读取出来,下达给一只气动手套。三个月后,这只手套代替老杨与大脑“失联”已久的右手,准确完成了抓握水瓶的动作。

  2024年2月1日,四位医生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享了老杨的病例。“脑机接口解锁的主要是老杨的运动功能。他所做的事情就是想象,想象原先那种操控手抓握的感觉。通过反复训练,现在达到了90%的准确率。”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科研转化部副主任魏鹏虎解释道。目前脑机接口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全球科学家开展的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多数是针对高位截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使每一名残疾人都能享受幸福便捷的生活,让温暖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折翼天使”,这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政府担起责任,在行业指导、信息共享和资金帮扶等方面持续提供支持。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带来《关于加快我国脑机接口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提案》。这位脑机接口领域的专家希望,通过加强对脑机接口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引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在最高法信息中心调研的经历,让我体验到了建言‘落地开花’的欣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理事杨洋表示。走上全国“两会”的“委员通道”,结合个人经历,她呼吁全社会积极推动科技助残和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随后又提交了相关提案。“因为有些法律条文,专业术语比较复杂,仅靠手语翻译传达有限。语音转文字同步字幕可以最大程度让听障人士得到法律的尊重和保护,推动信息传递全面、准确,提审过程客观、公正。没想到半年以后,提案承办单位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与我取得联系,邀请我一起去调研。”

  调研中,最高法的工作人员向杨洋介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推动了智慧法庭建设,远程提讯等形式已经普及,在此基础上,同步字幕功能在全国各地法院基本可以实现。“我希望在电影标价栏上,能明确用‘(字)’来标注是否加配同步字幕,方便听障群体及有需要的人。”杨洋笑着表示,“资政建言要靠‘说得对’,我将力争言之有效。”

  心中有光,脚下有路,新时代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舞台。“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广大残疾人朋友一定会逆风起飞,追梦远航,努力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都是新征程的奋斗者,中国梦的推动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说。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