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逐梦教育强国路 奋进发展新征程 ——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基础教育
2024-03-12 09:23:41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陈铭洋)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3年教育工作,对2024年教育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引发两会代表委员热议。

  “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

  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议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他们发出了哪些关于教育的“好声音”?

青少年心理健康成热点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表示,如今,心理健康问题已延伸至青少年群体,并呈现出“低龄化”等发展趋势。张志勇说,自己在参与民进中央《关于构建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新格局的提案》的相关调研中发现,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不断上升,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大格局亟待建立。

  张志勇介绍,民进中央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凝聚集体智慧对此提出建议。建议尽快建立着眼长远“防未病”与目前“治欲病”“治已病”并重的分类施策工作标准,经常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学全过程,做到“‘五育’并举、融合育心”,构建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

  针对课业负担重、互联网危害、父母焦虑传导、抑郁症诊断治疗扩大化等因素导致青少年抑郁日益严重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丁佐宏建议加强挫折型教育。丁佐宏表示,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加强抗压能力教育,教会青少年对负面情绪进行管理。有条件的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就应注重对孩子的心理素质展开培训。同时,家庭教育要进行调整。家长应以正确的方式关心关爱青少年,让孩子感觉到温暖和支持,要多带孩子开展户外、文艺、体育类活动,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

  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杨扬带来了一份《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挥体育强心作用、保障学生体育活动的提案》。杨扬在提案中指出,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她建议,切实落实“学生校内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相关要求,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让基础教育不断扩优提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我认为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不断追求且永无止境的工作目标。”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中学教育集团联合党委书记王淑英认为,只有坚持校家社协同育人,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王淑英建议,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少年儿童文学、儿童戏剧、儿童科普等读物的出版,尤其是鼓励普惠出版物进农村,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并提高经典阅读作品的推广力度。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学校和村镇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建议加大建设数字化全场景服务型智慧阅读教育项目,建立跨区的图书馆、社区、公共阅读空间等,带给人们全新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体验。”王淑英表示,可以融合公共文化和教育资源,提升现有信息化基础设备的利用价值,实现资源共享,让智慧图书覆盖学校、社区、村镇。

  “应全面推动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幼儿教育普及免费。”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李国华带来《关于推动幼儿教育优质发展及普及免费的建议》的提案,建议逐步推进我国幼教从“普及普惠”到“普及免费”。

  提案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要转变,一些地区停止招聘幼教老师,缩减编制,还有不少幼托机构因招生不足出现关、停、并、转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李国华提出逐步推进幼儿教育普及免费、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等建议。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数字教育。

  针对这些议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委员建议,巩固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健全公办园生均拨款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学前教育免费覆盖更多地区,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建议,常态化推动寄宿制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改善,保障农村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