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安 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系列举措回应多群体、多层次的民生需求。聚焦报告中有力度、有温度的民生细节,一份“民生清单”跃然眼前,引发两会代表委员热议。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国两会的关注焦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广德市新杭镇金鸡笼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广奇一直关注乡村产业振兴。“《政府工作报告》从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10个方面,精准、科学部署2024年的工作。”
杨广奇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路径准、措施准、指标准,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杨广奇曾经有过多种身份,他当过兵,打过工,在担任金鸡笼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后,他充分发挥当地毗邻苏浙、茶叶资源丰富的产业优势,推进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统筹发展的“三茶”统筹,擦亮了“广德黄金芽”区域公共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闵洪艳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给我们基层代表增添了发展的信心,我们一定要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依托我们的茶叶产业,发展我们的乡村旅游,把我们乡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永州市冷水滩区牛角坝镇麦子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长友深有感触。近年来,村里学习运用了“千万工程”经验,积极发展柑橘、泡菜等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村庄建设,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不足5000元提高到4.6万元,改厕经验在全国推广。“目前我们正全力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希望更多人才到我们村来创业兴业。”
“90后”全国人大代表张忠山来自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他的合作社养羊规模从成立之初的几十只增加到现在的2500多只,短短几年带动当地300多户农民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新的一年,我的目标是带领乡亲们走好‘羊’路子,一起致富。”张忠山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每年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等。
“各方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为稳定就业形势提供了重要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叶苗介绍,宁波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创新城市建设,通过打造零工市场、零工驿站、零工服务网点“三位一体”的零工服务体系,实施“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推进行动等举措,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全国政协委员谢文敏表示:“对于教育、托育、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等等这个方面,关注特别细、特别实,而且也对今年工作,特别是民生的工作这个方面,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有了指引。”
全国人大代表马丹说:“感受非常震撼,而且很温暖,我们的教育将会越来越好,我也将持续以教育家精神,去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每个人、每个家庭和全社会的心。”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委员介绍,随着就业优先政策的持续实施,近三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超过1200万人。
青年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莫荣委员表示,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拓展岗位、优化服务,形成了一整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对离校还未就业的学生,相关部门还建立了实名制台账,对困难大学生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我们相信,政策给力、个人努力、服务助力,一定能推动促进就业工作走深走实,惠及更多群众。”莫荣委员表示。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当前很多家庭面临的重大民生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了“一老一小”问题。
“要加快兜底性、普惠性养老服务发展,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水平。”人大代表代表、河北省唐山市民政事业中心党支部书记、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说,近年来,唐山市不断优化养老服务,打造建设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5家、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点708个、农村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5个,初步构建了多样化、多元化、多业态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杨震生建议,打造供给多元、配套完善、全域覆盖的“一站式”养老服务平台,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积极性,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质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终目的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兰州大学护理学院院长韩琳审议报告时,在“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这句话下面划出一条横线。
她说:“我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家庭照护功能逐渐弱化,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日益凸显。相信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我们能够进一步筑牢老年及各类人群的健康防线。”
报告提出,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副市长杨善竑建议,通过现金补贴、个税抵扣、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措施,实现生育成本由个人、企业和政府合理共担;保障生育假期等相关政策真正落实;加大托育服务供给,提升托育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形成多种形式的服务网络,切实减轻年轻人生育的后顾之忧。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表示,“一老一小”,牵动千万家庭,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去年云南省结合开展主题教育,专项部署“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行动,下决心像过去抓扶贫那样,久久为功抓好这件事。
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举措,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幸福食堂”“儿童之家”越来越多,老人就餐、儿童托育有了着落。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孟连县“334”等联农带农机制,打造“幸福里”劳务用工平台,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