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卓 语)随着国家的不断重视,慈善事业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民进中央提交了《关于推动我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的提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完善分配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民进中央在提案中表示。
但提案明确指出,从现实情况看,慈善事业发展与助力共同富裕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还有一些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立体式、全流程的慈善组织监管体系尚未建立。慈善法规定的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方式,主要以年度报告、抽查等方式为主,属于事中事后监管,事前防范手段缺失。对资金的监管主要依赖第三方审计,审计效果受审计机构的能力影响较大,一些隐蔽的资金和物资流动问题容易成为“漏网之鱼”。二是慈善组织“主体”资格的相关配套还不够成熟。慈善组织享受的政策优惠力度与一般社会组织没有明显差别,但监管要求更为严格,相关义务也有所增加,导致慈善组织没有认定积极性,认定率较低,数量仅占社会组织数量的1.5%左右。三是慈善数字化改革共享不足,缺乏系统规划。目前慈善领域缺乏数据标准,慈善组织与政府部门之间数据通道并未打通,政府部门公共数据面向慈善组织的开放范围也无依据。
为此,民进中央在提案中提出三个建议。
一是建立国家层面的议事协调机构,完善慈善组织监管体系。中央层面成立慈善事业议事协调机构,将宣传、社会工作、财政、民政、税务等与慈善事业发展相关的部门纳入其中,形成慈善事业发展的多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出台相关权责清晰、适度超前、可执行性强的监管措施;建立透明、立体、全流程的慈善组织监管体系,全方位公示慈善组织“收”“支”情况,保障捐赠财产后续使用的合理知情权,同时建立慈善领域第三方评估机制,促进阳光慈善。
二是完善慈善组织配套支持政策,优化慈善组织涉税资格认定。国家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大向慈善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建立慈善组织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慈善组织发展;指导各地、各部门,建立慈善组织资格认定、免税资格及税前扣除资格三项认定一站式办理渠道;指导各地相关部门在制定企业扶持政策时,将慈善组织纳入扶持范围。
三是建立慈善大数据中心,加强慈善领域信息共享及顶层规划。财政、民政部门牵头,开发慈善组织财务系统,结合一些地方的成熟经验,构建慈善组织收、支监管体系;建立国家慈善大数据中心及数据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用户中心,接入公募平台、个人求助平台、慈善组织财务系统及民政相关系统,并建立慈善数据规范标准及共享交换平台;加大慈善数字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力度,推进政府、慈善组织、捐赠人等之间相关业务的数字化改革规划。财政部、税务总局推动捐赠票据数据信息共享,让捐赠税前扣除实现一键抵扣。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