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陆益佳)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熟,慈善基因自古传承,发扬光大。进入新时代,其善美气质愈加彰显,2017年常熟市慈善总会换届搬迁新址富阳路8号,这一年也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后的第一年,依法、创新、精准、阳光的慈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是巧合也是缘分使然,“富”与“阳”取“共同富裕”和“阳光慈善”之意,恰巧碰撞出当代的善美密码,在这个小小的门牌里,也记录着善美常熟的打开方式。
一笔笔善款在此汇聚,一个个故事在此述说。其中有像波司登制衣有限公司、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风范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常熟农商银行、福隆保洁有限公司、汽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良基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民营企业雪中送炭、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鼓舞人心的大手笔,也有来自许多爱心市民慷慨解囊,为常熟慈善添砖加瓦温暖人心的绵绵善意。富阳路8号里的故事总是朴实,却常常感人。
今年农历正月初八,常熟市慈善总会收到了新春的第一笔善款10万元。来捐款的是慈善一家人。“儿子马上要去外地上大学了,趁着寒假,我们想到慈善总会来捐点款,带着儿子一起来参与慈善,尽可能为常熟的慈善事业发展作点贡献。”年前,安德维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冬明与慈善总会负责人取得联系,表示了要尽快捐款的愿望。这一天,他与妻子、儿子早早来到了这里,观看慈善纪录片,聆听慈善故事,感受慈善文化。常熟市慈善总会领导为这位“00”后大学生颁发了捐赠证书,在总会所有人的见证下,一家人完成了新年行善的愿望。今年,是唐冬明带家人第三次走进慈善总会捐款,看着接过捐赠证书的儿子,唐冬明说:“公司不仅要办好实业,也要回报社会,作为家庭来说,慈善的理念要在践行中传承和弘扬,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
随着常熟慈善事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安德维公司对慈善事业、社会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开始进行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定向捐款,以唐冬明自发地带家人持之以恒做慈善这一微观视角,领略富阳路8号的慈善坐标里多方参与,共舆而驰的大爱力量。
今年8月,在河北涿州遭遇严重水灾期间,富阳路8号迎来了两位最年长的捐赠者,一对加起来190岁高龄的老人王丰和王渭云夫妇。老人表示,自己退休前在河北工作,河北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每天都在关注灾情进展,在电视里看到水灾的画面让他们寝食难安,看到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倍感振奋又焦急万分,于是决定来一趟慈善总会,郑重地把5万元善款捐给灾区。
生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两位老人,始终感恩党的教育培养,一生潜心慈善,离休后,他们积极发挥余热,倾情关心下一代,经常结合自己年轻时的工作经历和特长,向小朋友们讲述自己参与通信设备研发的故事,身体力行培育孩子们的报国之志。此次,在向灾区捐款的同时,他们还专门捐款3万元用于本市慈善助学,希望能够帮到需要帮助的孩子。心存善念,慈善就变成了一种发自肺腑的自觉行动,两位老人的善行在此留下了善乃人间至美的佳话。
慈善之美,源于人心之美,认一认位于富阳路8号的慈善总会,捐一点善款,就成为众多行善者内心最朴素而纯粹的想法 ,也成为他们表达慈心善意最直接的方式,他们有的与朋友结伴而来,有的通过熟人介绍前来,有的自行导航过来,还有的素未谋面,却早已成为慈善的“老朋友”。
有位老人名叫钱文娟,是一名退休干部,她通过书信与慈善总会取得联系,表示在她有生之年,一定做到积极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2023年11月2日,慈善总会收到了钱文娟老人的最后一笔善款30000元,老人于今年9月与世长辞,她的儿子邵先生向慈善总会捐出了老人生前准备好的这笔善款,完成了她最后一次向慈善事业的捐赠。
2020年9月,钱文娟在《常熟日报》上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召开慈善事业发展大会的新闻,她写信告诉慈善总会,这对她启发很大,但是由于年龄关系,力不从心,无法参与到具体的慈善活动中,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支持慈善组织开展活动。当年,她向慈善总会捐出3000元,并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是她的一点微薄之力,也是应尽的责任。之后的每一年,慈善总会都会收到钱文娟的爱心款,以及一件贴心衣物,每一次,她都会写上一封信,表达自己对慈善事业的心意。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信由儿子邵先生转交给慈善总会。今年,邵先生照常来到慈善总会为母亲送来捐款,邵先生告诉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母亲嘱咐,一定要给慈善总会送上最后一笔善款,这是她最后的心愿。据悉,按照遗嘱,除了捐赠善款,邵先生还向党组织交上了他母亲最后一笔20000元的党费,老人的遗体也已捐献。钱文娟以他自己认为的力所能及的方式实现了终身行善的愿望,把这感人至深的慈善精神永远留在了人间。
慈心致远,大爱无疆,每个有爱的内心都有一个善的声音,而善行不止……
常熟籍在香港创业的爱心人士袁春亚在先后两次向常熟市慈善总会捐赠10万元后,讲述了她捐赠背后的故事和心声。
第一次10万元捐赠,源于一份保险金。袁春亚在他儿子出生时,为他投了一份保险,设置自动扣款后便没有再去关注,等到发现时10年的缴费期早已期满,这个意外的发现让她决定将这部分保险金做点有意义的事。于是,她向常熟市慈善总会捐出了10万元,用于贫困儿童助学。第二次10万元的捐赠,是在袁春亚的儿子已经考上了理想的高等学府时,想到家乡求学道路上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决定再次捐赠10万元。
“我也曾经很贫困,所以更感恩岁月厚待我,让我的孩子们衣食无忧。”袁春亚坦言,“捐钱只是一个自我选择,在有‘盈余’的前提下,从我愿意,到我需要,再到我去执行,体验这样的一个过程,努力工作就变得更加有意义了。”
把慈心善行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一种爱心表达、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生活方式,世间美好也就环环相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杨女士在了解到袁春亚的善行后,也毅然伸出援手,个人捐出10万元,用于资助寒窗苦读的困难学子……
或许富阳路8号被遇见的方式有很多种 ,但心怀善念、笃定善行的方式,一定是最美丽的一种。一个个善美的故事,正是善美常熟慈善自觉的一道道掠影,而这样的故事,还在不断涌现……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常熟有2000多家企业、近10万人次向常熟市慈善总会捐款超1.1亿元。这一股股阳光有善的力量,筑起向上向善的文明高度,推动慈善事业朝着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前行。
江南福地,善美常熟。
行善真好!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