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彰显保障优势 释放救助效能 ——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探索并深入推进“慈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模式
2023-11-27 08:29:19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张轩昂 李春漫)今年以来,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化党建引领,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造福于民的民政工作中,扛牢主责主业,激发“愿为”动力,用实际行动推动救助保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首先是聚焦“慈善+社会救助”,破解困难群众急难愁盼。今年年初,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党建引领,学思想、重实践,积极探索并深入推进“慈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模式,彰显保障优势,释放救助效能。对辖区内的特殊困难群众、独居老人、失智老人、困境儿童、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实施帮扶行动,让困难群众更及时、更全面地获得救助;通过将困难群众数据信息与慈善救助资源数据实行互通共享,主动向慈善组织反馈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结果,帮助慈善组织减少调查环节,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分析研判全区救助对象需求信息,根据需求,在助医、助学、促进就业等方面科学设置年度慈善救助项目,填补救助政策的盲区,实现了社会救助与慈善救助的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在满足困难群众救助需求、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方面效果显著。“慈善+社会救助”帮扶行动开展以来,惠及困难群体993户1130人。

  其次是压实“三项机制”,推动重点未成年人服务管理精细化。该区坚持把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与特殊群体保障结合起来,与深化儿童福利与未成年人保护结合起来,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三项机制”即:一是建立走访核实机制。组建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为主的走访队伍,在寒暑假分别开展一次困境儿童集中走访,每季度分别开展一次困境儿童家庭随访。落实困境儿童义务教育资助、孤儿助学、明天计划、医疗救助等政策措施,集中开展物质帮扶、点亮“微心愿”等,切实让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等工作手段,建立“望闻问切”主动发现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三是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教育、公安、残联等部门数据共享和信息比对,做好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内数据维护,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信息台账,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截至目前,共动态保障孤儿10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94人,重病、重残困境儿童177人,发放基本生活费370.7万元。

  把握“时效度”,持续深化社会事务工作提质提效。该区对社会事务改革事项进行全过程“盘点”“扫描”,持续发力社会事务管理创新。一是着力提升殡葬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南马厂三里公益性公墓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公墓收费标准,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二是建立健全残疾人保障机制。健全残疾人“两补”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全程网办”“跨省通办”政策宣传,提高精准发放率。今年以来,为2006名残疾人发放“两补”经费773.4万元,残疾人“两补”精准发放率100%。三是严格规范道路门牌管理。为进一步加强经开区新建道路命名管理,丰富文化内涵,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本着“有规可循、规划同步”的原则,超前谋划道路命名方案征集,扎实做好全区新建道路命名工作。同时做细做实全区门牌编制,认真完成门牌编制档案资料信息化采集和规范化管理。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