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罗 震)金秋十月,秋季招聘季进入“银十”阶段。近期,多地通过创新举措,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同时,慈善公益组织发挥力量,对帮扶特殊群体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公益招聘会形式多样
在秋招阶段,全国多省市举办公益招聘会,大型招聘为应往届毕业生就业选择提供便利。在湖南省,2023年“湘人才”公益招聘会于9月到10月每周三定期举办。以9月20日的服务、行政、营销行业专场招聘会为例,招聘会提供了工程师、会计、行政、客服等180余个职位,需求人数达1127人。
在吉林省,“吉聚人才 就在吉林”2023年高校毕业生公益招聘大会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吉林省分会场招聘会近日在长春启幕,1.8万余人次高校毕业生到场求职。本次招聘活动在线下线上同步举行,共组织招聘单位1064家,其中线下600家,线上464家,提供职位2.6万个。大会设有国有企业、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智能互联网、医药、教育等7个专区。据统计,现场报名7734余人次(其中离校未就业毕业生2007人次),参与大会直播活动的5个平台总观看量达到136万人次。
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通过打造“零工夜市”,帮助当地灵活就业人员匹配用人单位。华灯初上,在崇川区夜市热闹的“烟火气”中,一个个“零工夜市”应运而生,支起的“招聘摊位”旁围站着咨询岗位的群众。在崇川区人社局的指导下,各街道经前期市场调研,探索“夜市+招聘”就业服务新模式,将公共就业服务向夜经济商圈延伸,积极拓宽招聘用工渠道,探索“家门口”就业服务模式,为企业和求职者双方搭建了更加便利化、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在学田街道荷兰街刚开展不久的“零工夜市”专场招聘会上,街道邀请到辖区30余家企业单位,提供零工岗位200余个。学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次招聘受众主要是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同时,街道还设置了政策宣传服务站,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服务。
公益组织助力就业创业
公益慈善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也在促就业、创业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如今我的项目还在不断开发拓展,公司也已经还清所有无息贷款,这笔资金将会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近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举行了十五周年成果汇报暨资助项目签约仪式。马寅青作为创业者之一,分享了她的创业故事。据统计,15年间,该创业基金已累计资助273个创业项目。
据了解,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致力于支持优秀项目,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给青年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的生态闭环,集聚更多动能,成果展现场还汇聚社会力量,共同启动“觉群青创中心战略联盟”。联盟特聘24位行业专家为觉群创业指导专家,更好地向创业者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意见,为创业项目的茁壮成长提供帮助。
此外,针对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也得到了重视。在河南省,今年6月,郑州慈善总会大同慈善基金会聋人创业项目“创容就业基地”正式运营。据了解,就业基地为聋人创业者提供15个免费工位,包含电脑、服务器、企业级网络和共享办公室在内的基础设施均免费。基地面积达500平方米,设置培训教室路演厅、公益展厅、共享办公室、VIS设计室、心理咨询室等十一个功能区。对于符合条件的创业聋人,基金提供3000元—5000元资金补贴或物资帮扶。此外,基地还聘请5名创业导师,专门帮扶基地聋人创业。
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于近日成立了助残就业创业公益联盟,23家爱心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成为联盟第一批成员。据了解,旌阳区目前有1.71万名持证残疾人,其中重度残疾人0.54万名。联盟成立后,将在凝聚助残共识、开发适残岗位、提供就业培训、创业孵化培育、筹集资金物资、助残交流合作、助推产品销售等方面为旌阳区残疾人群体提供服务。下一步,旌阳区残联还将联合旌阳区慈善总会,在旌阳区慈善总会捐赠账户下设立“德阳市旌阳区助残就业创业公益联盟专项基金”,主要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相关节日活动期间,根据助残项目面向社会各界依法募集资金。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