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张迎迎)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如期发布。连日来,各地围绕中央一号文件,通过“理论+政策”“理论+典型”等形式,将说政策与举例子融通、讲道理与摆事实结合,以事说理,深入浅出,声情并茂,让每一个农民都了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了解党的惠农政策。
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惠农政策干货多
“关于农民增收就业,文件是怎么说的呢?”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宝马镇军民村的宣讲现场,有村民向该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林川提出问题。
群众有所问,宣讲就要有所应。“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适当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林川说,这一项特别适合留守在农村但仍有劳动力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务工,选择合适的工种,既能增加收入,也能为当地发展作贡献。
据悉,目前,仁寿县共选派128名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同时,对农户进行实地指导,并发放农业种植实用新技术、真假农资识别知识、农机补贴政策、病虫害防治等科普宣传材料,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对于内蒙古喀喇沁旗乃林镇的干部群众来说,眼下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是地膜离田2666.6余公顷和高强度地膜应用1666.6余公顷。“推动土壤污染治理,保护农田土壤,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有利于促进多种粮、种好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乃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姚仲军侃侃而谈。
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擦亮“土特产”品牌
“书记,中央一号文件都讲了些啥呀?”“书记,有哪些政策助力我们增收啊?”……看到乡亲们期盼的眼神,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祁汉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磊笑了笑,拿出文件包中的资料,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喝过几口热茶,王磊立即开始对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解读,并阐述了本村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们发展的大方向是三产融合,打个比方,通过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保障基本农业生产,秋收时小麦秸秆、苜蓿草等作物可以保障养殖户所需饲料,养殖户可以保障药材种植所需的农家肥,这样‘粮草药’良性循环综合利用,逐步形成产业联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听完宣讲解读,村里的牦牛养殖大户连连称赞:“书记说得对,咱们村拥有水草丰茂的优越地理条件,养出来的牦牛体格结实健康,肉质鲜美,非常受市场欢迎。”
另一边,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大土屋村的久润富硒产业园内,关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宣讲备受村民关注,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的宣讲,大家反响热烈。在淄川区寨里镇的莪庄光大农业蔬菜大棚里,同样的场景也在上演。“听了宣讲,感觉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要变得更多了。”莪庄光大农业经理蒲春雷说。
据了解,多年来,淄川区抓牢富硒特色,大力发展富硒特色农业,通过创建示范基地、休闲农场,打造农业品牌等举措,不断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多渠道持续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广袤乡村,万物春生。各地乡村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以“拼”的精神、“实”的干劲、“闯”的意识,迎春开跑,实干开局,抢抓新机遇、彰显新担当。
责任编辑:csgyb2